主题: [原创]我曾祖父与高体乾少将

  • 荷塘清韵
楼主回复
  • 阅读:8305
  • 回复:8
  • 发表于:2008/6/24 15:59:45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我曾祖父与高体乾少将

赵淑清

(此文根据我父亲赵明田的笔述追忆材料和

高体乾之子高小平的《高体乾少将》整理)

题记:在《中共喀左地方史》上,高体乾在喀左的抗日活动有比较清晰的记述,其中砸日伪设在塔子沟村的“大满号”,是非常精彩的一笔,而原文只剩下“在塔子沟村赵九洲兄弟三人的帮助下”这一句话。这句话中的地点就是个错误。赵九洲是何许人,他们怎样策划了当年这场惊心动魄的武装“抢劫”?经历过当年的同仇敌忾,建立了生死之交的他们在日后复杂的革命斗争中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作为赵氏三兄弟的后人,他们有责任重现那段历史岁月。

一、高体乾其人

高体乾:(1911年——1998年)原名高赞星,字化如。辽宁省建平县(原属热河省)孤山子乡代沟村人。

1932年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团第12支队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高平县游击大队队长,山西壶关游击支队参谋长,第5专署保安司令第九团参谋长、团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决7团长,决死第3纵队参谋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参谋长,太岳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辽西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辽吉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4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参谋长,第55军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役研究部副部长,战争理论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二级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1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高体乾同志1982年退居二线,1998516日逝世。

在我军诸多将军中,有着参加抗日义勇军经历的将军是很少有的。

二、高体乾与赵氏叔侄的同窗之谊

1931918日,日本帝国炮轰大本营,拉开了侵华序幕,并迅速占领东三省,全国各地有识青年相继投入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建平县朱碌科人(按高小平《少将高体乾》一书,高体乾应为孤山子乡代沟村人)高体乾就是这批青年中的姣姣者。他在公营子一带开展抗日活动,两次来我曾祖父家,他们一起谋划了“打满号”抗日暴动,至今仍为当地人津津乐道。

我家居住在喀左县公营子镇塔子下村。1928年,22岁的曾祖父赵九府与他20岁的亲侄赵国治(赵九洲的长子)同赴当时朝阳有名的私塾——建平求学,与在那里就读的高体乾同班学习,三人关系甚密,感情极佳,祖父赵九府与高体乾拜为盟兄弟,国治与其以叔侄相称。三年学满,九府叔侄学业一般,没能再考,回乡务农。

高体乾兄弟姊妹六人,家里生活并不宽裕,尽管父亲对其寄予了厚望,也仅是以让他高小毕业回乡教书为最大愿望。所以高体乾又考上了建平高等小学读书,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此时高家的家境日渐困难,父母想让他做一名小学教员,不打算功他继续深造。高体乾说服了父母,于1930年考取了当时收费较少的沈阳第一师范学校。这样,我曾祖父赵九府就把他母亲的私房钱偷出来功他念书,国治父亲赵九洲也解囊相助。

赵九洲是赵氏三兄弟的长兄,他学识渊博,重信讲义,在当地是非常有名望的人,高小平在《少将高体乾》里描述说:“赵九洲是个善交际又有正义感的人。”他17岁时跟牤牛河对岸的大地主丛氏因土地之争去热河(今承德)打官司,那时赵家还很穷,丛氏骑毛驴,赵九洲步行跟他走到承德,打胜了这场官司。此事让赵九洲名声大震。

赵家从山东逃荒而来,选择定居到塔子下时,老高家、老韩家、老彭家、老杜家、老梁家五大姓氏已经定居多年,因牤牛河常闹水患,他们多居住在离河岸高埠的山坳里,他们的土地也多在山上。

没有土地,只得向河滩垦荒造地。他们凭着勤劳的汗水在牤牛河畔开出百亩良田,日子也日渐兴盛起来。

赵家从孔孟之乡迁徙而来,重视诗书礼仪,我曾祖父和他的侄儿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听父亲说,我曾祖父和他的侄子赵国志一起读过17年私塾,一直读到二十大几,成家立业。当时已经是赵九洲支撑门户,足见其作为兄长的远见卓识和大度胸襟。

高体乾在师范读书期间了解了“三民主义”,接触了《共产党宣言》等进步思想书籍,为他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打下了基础。1931年“九一八”事迹后,高体乾的进步思想日渐成熟,他与爱国青年一起上街游行,还与同学们南下到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示威请愿,抗议国民党的消极抗日政策。这期间,他看到了共产党的抗日传单,更加坚定了他寻找共产党参加抗日斗争的信心。

19321月,东北抗日救亡总会成立军政训练班,高体乾经过一个月授训期满后,即赴东北参加组织义勇军活动。19326月,中共东北热河特别支部派一个叫赵玉祺的同志找高体乾谈话,进行党

纲教育,经数月审查,被吸收为中共党员。

1934年,在共产党新成立的热河特别支部中,高体乾被选为支部委员,之后,他回建平组织攻打县城,因消息走露,没能成行,特别支部于7月撤回北平。8月,东北抗日救亡总会组织的抗日义勇军团约一千人的正规部队来到辽西朝阳地区,特别支部派高体乾随第一军团回家乡工作,他组织了40余人的队伍,随同第一军团攻打锦西县城,消灭日军百余人。此次战役虽未全歼驻锦西日军,却扩大了义勇军的影响。在他撤回建平后,要求参加义勇军的人多起来。朝阳和建平地区,拉起了8个番号的部队,共2000余人。

为了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获得抗日救亡总会的支持,1932年底高体乾回到北平。在第一军团长彭攸秋的支持下,高体乾带着“抗日义勇军第一军第12支队队长”的委任状回东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他的队伍名正言顺成了第12支队。

19332月日军占领热河省会承德,12支队被日军分割在建平地区,与抗日义勇军失去联系。之后,高体乾随第2军团进入宁城以西霍里霍川大山后,第二军团被投降日军的热河自卫军包围发生激战。高体乾率12支队担任后卫,进川后与义勇军军团主力会合,在得知前面的义勇军被日军分割成数段后,高体乾带着12支队返回川口村庄,给村中伪军杀了个回马枪。迅速占领了村庄,掩护主力撤退。

12支队经过一天休整后,行至霍里霍川坝上,又遭遇日伪军的伏击。高体乾率12支队击溃了日伪军,自己左臂负伤。霍里霍川战斗后,东北抗日救亡总会被国民党政府取消,第二军团衣粮无着,被国民党孙殿英所部第41军收编。之后,高体乾秘密派人同冯玉祥、方振武领导的抗日同盟军取得联系,率12支队加入同盟军的战斗序列。12支队与抗日盟军由独石口、赤城南下北平途中,遭遇了国民党军刘桂堂部的袭击,在激战中,高体乾左臂、胸部负伤,率12支队退回独石口。

1934年夏,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谢绝了老同学国民党骑五师师长李福安派他去国民党中央党校的好意,率余部来到北平。他一面寻找党组织,一面派人去赤城县联络抗日队伍,在这两件事均无头绪的情况下,几十人的衣食住行成了大问题,他只好将部队遣散,让各自回老家。(注:这部分经过了作者的压缩,只将高体乾经历概要保存,细节删去。)

高体乾决定回家乡了解情况,伺机东山再起,继续抗日。

 

三、密谋奇袭日伪“大满号”

此时,高体乾想起了老同学赵九府。

高体乾乘火车秘密回到建平,在公营子火车站下车后,他来到老同学赵九福家。

久未见面的老同学促夜长谈,高体乾出生入死的经历给曾祖父极大的震撼。他们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痛恨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忧虑,也为眼前的处境担忧——没有武器和经费,拿什么抗日?早晨曾祖父把高体乾想筹措武器和经费的事跟大哥赵九洲说了。赵九洲是方圆数十里都有影响的人物,这个官私两道都有人缘的兄长十分理解和同情高体乾的处境,他们看惯了日伪欺压百姓的残酷现实,愿为驱逐日寇早日实现民族独立助一臂之力。

经过一番周密的考虑,赵九洲提出可以砸“大满号”解决枪支和经费。

“大满号”是伪满洲国汉奸经营鸦片生意的商号,设在小塔沟村朱家大院,离塔子下三华。“大满号”除经营收鸦片生意外,还存有枪支弹药。正副两监理倚仗日本人权势,克扣百姓钱财,群众敢怒而不敢言。高体乾认为:打掉“大满号”,一能为民除害,二能夺取武器,三能解决抗日队伍的经费。

赵九洲答应替他弄两支枪。经过一番细致周密的筹划,一个打“大满号的计划”酝酿成熟了。赵家高墙大院,总计有六户,成四方形,大哥赵九洲及其长子国志家居西,二哥赵九城家居南,另同宗远族两兄弟居东,赵九府家居中。因为赵家离小塔沟近,村民间大多都认识,赵家人不便出面行动,高体乾叫来了三名原义勇军战士,隐蔽在赵家大院赵九福家。

为了顺利完成“砸满号”任务,前一天上午曾祖父赵九府带领两人去小塔沟“大满号”“踏盘子”,观察好地形和进出路线。下午曾祖父一人去公营子伪警察所张林(这是采用了高小平的《少将高体乾》里的名字,我曾祖父说此人叫张云革。)家借两支手枪。那一夜,他们对明天的行动做了周密的考虑。

第二天是老公营子大集。时值七月,晴空万里,暑气逼人。为确保行动万无一失,赵九洲派三弟赵九府去老公营子集市查看动静。九府骑上那匹黄骠膘马,跨过牤牛河,很快来到了集市上。这匹黄骠马在当时是家庭财富和身份的标志,人们羡慕地望着我年轻的曾祖父,却不知道他是来探究动静的,更不知道一个足以惊天动地的行动正在实施中。

赵九府见“大满号”的正监理等人在设摊征收鸦片,遂快马加鞭,十多分钟急驰到家,向高体乾证实了他们昨夜分析的情况,高认为时机已到,立即出发。

因赵家与小塔沟邻村,乡民间大多认识,所以打满号任务只由高体乾和三名义勇军战士承担。高体乾经过简单的化装后,率三名义勇军战士急驰小塔沟村老朱家,他们身背褡裢,装扮成卖大烟的乡民,排队卖烟,当排到高体乾卖烟的位置时,高立即拔出手枪,对准副监理,另一人顺手将副监理坐下的匣子枪拿下,另一人麻利地取下挂在墙上的盒子枪、步枪和子弹袋。高体乾命令副监理打开钱柜,另一名战士把100多块银元装进褡裢里,又装了半口袋烟土,命令副监理扛肩上。大满号内顿时乱作一团。高体乾让大家别慌,他说:“我们砸大满号是针对日本人的,现在大满号的烟土归大家所有,谁拿归谁!”说完,高体乾指挥三名义勇军战士,带着缴获的3支手枪、5支步枪和子弹袋,押着副监理等人神速地从后门撤出了朱家大院。

他们从朱家大院后门撤出来后,路过几户人家,向南拐,穿过一片庄稼地。走到一条干河沟时被人发觉了,远处传来枪声。他们又迅速进入小塔山下的一条小沟内,摆脱了追击,将副监理等人带到离村庄较远的高粱地里,附近没有树木,小塔山上有树又容易暴露目标,环顾一眼茂密的高梁地,见一株株高梁棵粗壮的根系稳稳地扎入泥土中,就把他们牢牢地绑在高粱茬根上。——在当时的情境下,这是个非常智慧的创举!(在看过的诸多影片中,我至今也没见过如此精彩的镜头。)捆绑结实后,见他们一时半会挣扎无望,高体乾朝三人递了个眼神,四人迅即消失了。他们把缴获的烟土埋在离塔子下村较近的另一块高粱地里。

下午时分,人们正在午睡时,四个神人不知鬼不觉地分头进村了。赵家的大黄狗好像明白了什么,它躲在狗窝里,见他们一个个疲惫的样子,居然一声不吭。这条狗让我曾祖父一直念念不忘,他常常讲起那条狗,说那条狗有多大,多威风,在方圆五十里多有名。就是那条看家护院尽职尽责的狗,高体乾每次来我家,不管是白天黑夜,他一声不咬。

那天深夜,天阴得可怕,远方不时传来电闪雷鸣。一旦下起雨来,行动就不方便了,弄不好还得留下物证。此时,缴获的东西在高梁地里多停留一分,危险就增加一分,必须赶地暴雨来临前把东西取回来。怕他们找不到路,赵九福充当了领路人。细心的高体乾一进入高梁地就顺利地找到埋藏地点,他们从一处地势较高的梁岗上取回了埋藏的东西。

雷声近了,一个个霹雳在头上炸响,村子里的狗仿佛都被霹雳吓住了,从出村到回家,没听到一声犬吠,一行五人顺利地到家了。高体乾把缴获的枪支、烟土和借来的手枪都交给赵家收藏。当夜3名义勇军战士转移,各自回家隐蔽。

高体乾家就在建平,离这里太近,容易暴露身份。情急关头,赵九洲出面买通伪车站的值班员,让高体乾登上火车单机,向沈阳驰去。(注:这是我曾祖父被调查时说的,而且赵家的子孙这么多年也一直这么说的。此情节与高小平的《少将高体乾》有出入,文中说高体乾只身走到榆树林子镇,在一老同学家藏了一天一夜,老同学又把他护送到老虎山,搭汽车经北票县转搭火车到达沈阳。)

赵九洲送走了高体乾后,赵九府将手枪送还给张林,当时,若那张林走露了风声,赵家将遭遇灭顶之灾。那种命在弦上般的危险曾祖父没说。

日本人嗅到了风声,他们把赵九洲押往八沟(平泉)问审。赵九洲清晰地知道:他一人关乎高体乾的生命安危,也关乎全家老小十几口人的性命,只要自己咬紧牙关挺住,日本人也奈何不了他。经受住一次又一次的提审,严刑拷打,赵九洲从容镇定,一口咬定不知道。后因证据不足,加之乡绅们奔走保释,三个月后赵九洲无罪释放。

四、再次聚首赵家共谋抗日大计

19356月初,高体乾带赵玉祺和原义勇军战士六七人再次回到公营子赵九福家。看到赵家为其保存完好的枪支和烟土,高体乾感慨万端。有赵家儿女出生入死地支持抗日,何愁不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去!得知赵九洲被拘三月的经历,高体乾拱身抱拳,久久不肯放下。 

赵玉祺当即决定,以赵九福家为堡垒,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当晚,他们几人分析形势,认为塔子下距离铁路线太近,不足两华里,一旦工作不慎,就会被日伪军消灭在萌芽中。在赵九洲建议下,他们决定到偏远的羊角沟铁沟里发展队伍。铁沟里有土匪武装,担心这八九个人进去会出不测,赵家兄弟就配合高体乾动员附近的民众参加抗日队伍。很快加入十多人。

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赵九洲为他们备好粮食,我曾祖父赵九府骑着他的黄骠马,把这支二十人多人的队伍领送到羊角沟铁沟里。

高体乾到铁沟里不久,就以抗日自卫救国军的旗号,把当地的 “打一面”、“保国”、“平分”等抗日武装队伍50多人组织在一起,用缴获“大满号”的枪支和自筹的枪支把这支队伍武装起来。喀左、建平、建昌、朝阳、北票大黑山都留下他们英勇抗日的足迹。经历大黑山突围后,他的队伍转战在内蒙古乌珠穆沁和北票之间。

此后,高体乾音信皆无。后来从刊物上了解他到关里参加了革命队伍,南征北战,当上了上将邓华部队的参谋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赵明田附记:1968年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上级对老干部都实行内查外调。高体乾也不例外。两个上级干部带着《高体乾自述》材料到公营子公社派出所进行调查。这样就把我祖父赵九府、大伯父赵国治调到派出所,(此时大祖父赵九洲已经离世)调查高体乾的生平。他们对照材料,对他们叔侄二人分室轮番三次进行调查核实。因祖父耳聋,不能回答问话,让我做传声,所以对此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为表达对老将军的缅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1周年,特撰写此文以激励后人。下面两件事为我所知并亲历:

1953年,高体乾的部队从西往东开拔,因在公营子站会车,高体乾提前打电话,告知车站通知塔子下村赵氏三兄弟及国治,去车站会面。赵氏三兄弟没能接到知道。火车到站后,高体乾下车巡视,不见赵家人,惆恨良久,遗憾地登车东去。(此事一为公营子火车站人员事后说起,一为1983年高将军到赵家访友时谈起)

19839月初,年愈古稀的老将军高体乾不忘故友旧情,在建平县办公室主任高国清、公营子镇公社书记刘中怀、副书记孙兰芳的陪同下,驱车到塔子下村老赵家看望。令他遗憾的是当年故友都已辞世。他跟赵家后代促膝长谈,问寒问暖,鼓励赵家儿孙听党的话,跟党走,发家治富光荣。同时与在家的赵家儿孙合影留念,并嘱咐当地的领导说:“老赵家对抗日有功,日后多多关照。”让他遗憾的是受成分论的影响,赵家儿孙不符合入伍条件,赵家数代人都没有当兵的。

赵淑清后记:赵明田是我父亲,公营子中学退休教师。高体乾将军来我家探望那回,我19岁,刚刚师范毕业,分配到塔子沟村小学任教。那是1983年的93日,中午一到家,就听到了高体乾将军来家探望的消息。晚上下班我就奔祖母家去了。

我的祖宅那时还在,居于赵家大院的中心。高体乾径直走向他熟悉的赵九府家。

下面是高体乾进我祖母家时两人的一段很有趣的对话:

高将军:你是哪房媳妇啊?

祖母:是赵九府的大儿媳妇。你是高大叔吧?

高将军:你怎么认识我呢?

祖母:我家老爷子活着时没少骂你。

高将军:哈哈。九府哪年去世的?

祖母:有八九年了……(注:曾祖父于1975年病逝)

祖母说的“没少骂他”是有原因的。赵家成分高,赵九洲家被定成地主,赵九城、赵九府两兄弟家被错划为上中农。赵九洲于土改前病逝,他的两个儿子却难逃厄运。每有运动,赵九洲的两个儿子——赵国治、赵国儒都在背手猫腰陪审之列。他们没有做人的尊严,出门要先请求大队干部开证明,连上姑娘家探亲也不例外。每看到两个侄子站在那陪审,我太爷就回家数落高体乾,说:“他在北京做大官呢,不管咱们了。……”我家原有高体乾与祖上的照片,听祖母说1957年高体乾派他侄子来,把所有的照片全部拿走。这也是太爷对他不满的原因。其实在那种极左的年代,高体乾将军在自身难以自保的情况下,也只能把他对故友的感情埋在心底。直到政策解冻,才能在有生之年到老友家探望,了却他一生的夙愿。其实他一直没忘记当年与他出生入死的老朋友。

全文6935

2008624日星期二(三稿)

 



  
  • 玲珑心
  • 发表于:2008/6/24 22:31:04
  • 来自:上海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许舒颖
  • 发表于:2008/6/24 23:20:51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部光荣的家史,更是一部伟大的民族史.特殊的年代,特殊而纯真的感情!这样真挚的友谊,在现在这样的年代已经不多见了.

欣赏老师文笔.以具体的历史史实详细记录了那些陈年往事,让我们在文字中感受到了赵家在抗日时期与将军结下的深厚友谊.平淡中不失风趣.

(0)
(0)
  
  • 刘本才
  • 发表于:2008/6/25 1:29:57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愿接祖上之神勇,壮吾身心无限威。

和平盛世家发展,文成姐功弟奋追。                  

(0)
(0)
  
  • 青龙河
  • 发表于:2008/6/25 16:54:03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平凡的家庭。尽管笔者进行了整理,仍能感受老爷子的严谨的文风和为人。

(0)
(0)
  • 许舒颖
  • 发表于:2008/6/26 23:12:03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又看一遍!

(0)
(0)
  • 荷塘清韵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8/6/27 11:10:24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本文引起《朝阳文史杂志》的高度重视,编辑回话说高体乾在朝阳的活动见于书面的文字很少,本文提供了真实而鲜活的史料。高体乾与我家族人的照片我这有,现发上去。



 


(0)
(0)
  • 金风吹来
  • 发表于:2008/6/27 13:07:35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米粒
  • 发表于:2008/6/27 15:58:20
  • 来自:辽宁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很好啊!很有史料价值!欣赏!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