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 元宵节史话

  • 龙翔环宇
楼主回复
  • 阅读:8626
  • 回复:4
  • 发表于:2019/2/21 17:14:30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元宵节史话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夕”或“灯节”。上元,含有新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中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因而,正月十五日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有关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还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灾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地区,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元宵节在民间有很多传说。一说是点彩灯的来历。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这些禽兽,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射死了。天帝得知后大怒,传旨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统统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人们。大家焦急万分,不知所措。后来有个老人想出个办法,即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点亮灯火,燃放烟火。给天帝造成放火燃烧的错觉,从而保住了人们生命和牲畜、财产的安全。

    还有一说是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传说。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季,连续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进宫后,就再也无缘与家人见面,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表同情,答应设法让她与家人团聚。足智多谋的东方朔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他在长安城摆了一个占卜摊,很多人争着向他求签卜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五火焚身”的签语。一时间,长安城里引起很大的恐慌,人们纷纷求其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把早已写好的红帖送给他们,并让送给当今皇上。汉武帝接过红帖,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派人请来了东方朔,东方朔假意想了一想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再传令家家做汤圆,敬奉火神君,并传谕臣民十五晚上张灯结彩,满城燃放鞭炮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以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此办理。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全家的亲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每年正月十五煮汤圆供奉火神君,家家挂彩灯、燃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把正月十五叫做元宵节了。

    再有一说是袁世凯与元宵之说。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但又怕人们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声调在喊:“卖——元——宵。”觉得“元宵”两字有袁消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老百姓不买他的帐,“元宵”两字并没有因袁的命令而取消,照样在民间传称。

    元宵节又称“灯节”。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挂彩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余盏,花灯花样繁多。宋《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张灯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彩灯,花灯焰火照耀通宵,喧闹达旦,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直到现在,民间的灯会、黄河灯,各单位门前的彩灯、霓虹灯,家家户户悬挂的红灯、七彩灯仍然蔚为壮观。在很多地区,民间还有送灯的习俗,正月十五夜幕初降,人们用米糠等包成团蘸煤油,或用蜡头在自家门前洒灯,到祖坟陵前送灯。

    元宵节还有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等习俗。耍龙灯,亦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舞龙时,循时连贯表现巨龙盘旋欢腾,动作非常复杂。有些地方闹元宵、耍龙灯,各路龙灯汇集竟达百余条,队伍长达几华里,每条龙灯还伴有十番锣鼓,声闻数里。在海外,至今仍有许多华人社团保留着耍龙灯的古老传统。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列子?说符》篇中记载,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与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舞狮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诗人白居易《西凉伎》对狮舞的情景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其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及其它重大活动时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求生活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划旱船,民间传说是纪念大禹治水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随同高跷、秧歌一道模仿船行功作进行表演。旱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表演者腰间,如同坐于船中,手里拿着船桨,边歌边舞。

    元宵节作为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目,越来越得到重视。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唐代苏道味有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宋代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宋代欧阳修诗更为精彩:“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灯联据说最早的是:“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正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感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北宋王安石妙联招亲的故事。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时,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大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乘龙快婿。一副巧合的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为投机。朱棣出上联试其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当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还有一传说,也颇为有趣。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领群臣观灯会,看到兴致正浓时,高兴之余,乾隆皇帝命随行大臣们也出一谜联,让大家猜。唯有随行的大学士纪晓岚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乾隆皇帝与群臣冥思苦想,亦未猜出。最后还是纪晓岚自揭谜底:猜谜。
  
  • 杨柳
  • 发表于:2019/2/25 18:20:30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杨柳
杨柳: 民俗专家龙翔寰宇先生对元宵节的来历说的真是翔实可信,情节曲折,令人佩服啊!
2019-02-25 18:22:06 回复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