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 清明节感怀

  • 龙翔环宇
楼主回复
  • 阅读:10830
  • 回复:7
  • 发表于:2019/4/5 22:36:35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清明节感怀

     清明难得晴。往年的清明,多是阴雨连绵、细雨纷霏。但也有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的时候。而今的清明,晴空万里,令人心情释然,胸中坦荡。放眼望去,但见青松、翠柏,杏花、桃花含苞待放,垂柳鹅黄,生机盎然。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清明节,亦称踏青节,是指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代的清明节与前一天的寒食节,从隋唐年代起,民间习俗日趋融合为同一个节日,即今天的清明节。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文公的重臣介子推。晋公子重耳,为躲避祸害,流亡国外19年。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喂重耳。后来重耳回国后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为了寻找救命恩人介子推,听从大臣的主意,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进行封赏。不料介子推却背负母亲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被烧死。同时,在柳树洞内发现一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并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的这一天,晋文公带领群臣上山,为介子推拜祭扫墓。行至坟前,见烧死的老柳树已经复活,绿枝千条,随风摇曳。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他敬重地掐下一个柳枝,编了一个圈戴在头上,这就是后来插柳戴柳的习俗。祭祀后,晋文公把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这是因为古代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因此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南宋高翥的《清明》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余亦草赋一首七律.清明赋:清明少有艳阳娇,柳染鹅黄鸟筑巢。满岭重重烟雾起,坟头处处纸钱烧。虔心叩首思先祖,祝愿儿孙福寿高。奉劝文明来祭祀,心香几瓣至云霄。
     长期以来,清明节祭奠的主要对象是离世的亲人、先辈和祖宗,通过扫墓、祭祖,寄托对逝去亲人的亲情和哀思。随着革命传统教育的开展,祭奠的对象扩展到革命先烈,在清明时节祭扫烈士墓。近几年来,我县几所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团员、青年学生、少先队员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在清明节前和清明节这天清晨,到乌兰山公园祭扫烈士墓,拜祭为解放喀左而献身的先烈英雄。有的学校还组织新加入共青团的青年学生在烈士碑前庄严宣誓:树立远大理想,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而奋斗!
     清明祭奠应提倡文明祭祀。近几年来,每当清明节这天,从清晨到中午,一直是烟雾缭绕,纸灰飞舞,沿袭着愚昧落后的传统风俗习惯。从乡镇到村庄,各个山头的坟前,都有人在燃香烧纸,每年都要烧几把小火。更有甚者,还要造成不同程度的火灾。每年的清明,从县级领导干部到乡镇、村干部都要跑山头,强看严守,唯恐发生火灾。在县城的街道路口,早晚也不时有人在露天烧纸,搞得乌烟瘴气,严重地污染环境。
     在清明节祭祖扫墓,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缅怀纪念之情,是中华文明饮水思源、慎终追远观念的体现,这样的活动有利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培养。近年来,好多地方都在提倡文明祭祀,植树、种花、献花和网上祭奠,大兴“俭祭”之风,在扬弃中继承传统的节日精髓。前国家主席李先念提倡绿色殡葬,并以身作则,遗嘱自己逝世后实行树葬。黑龙江、河北、吉林等地兴起绿色祭扫活动。在墓地坟前植树种花,栽种一棵松、一株柏、“万年青”,撒上一些花籽,代替焚烧纸钱,用四季常青的松柏和五颜六色的鲜花陪伴和祭奠已故去的亲人。以植树种花和敬献鲜花的方式表达纪念之情,既节约钱财,又不污染环境,更无火灾之险,实在应该大力提倡。鲜花一束,心香一瓣,移风易俗,这样的祭祀方式,理应成为社会的新风尚,理应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从而弘扬清明节“传递亲情、传承文化”的丰富内涵,使清明节成为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平安祥和的节日。

  
  • 万丈光芒
  • 发表于:2019/4/16 13:27:26
  • 来自:本机地址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倡导新风尚,建设绿色太平堂,生态环保,孝爱之德,突显传统优良!
广交天下朋友,热爱大同世界!
  
  • 杨柳
  • 发表于:2019/4/20 20:51:23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龙翔寰宇先生的民俗文学知识真是渊博啊,令人长知识呢,
  
  • 云中飞龙
  • 发表于:2019/5/8 19:51:11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现在请明节习俗也改了,向现代文明又迈近了一步!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