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楹联对句623

  • 龙翔环宇
楼主回复
  • 阅读:122
  • 回复:3
  • 发表于:2023/9/10 21:30:14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楹联对句623
出句:年深不晓栽桃客:
对句:日久常思带路人。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龙翔环宇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3/9/11 21:11:35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请各位朋友指正,顺祝吉祥如意。
七绝. 南哨湿地赏菊
新园塞北吐幽香,百紫千黄溢秀芳。
大学师朋欣乐聚,同心韵画醉华章。

                 大学:指喀左老年大学。
  今天是癸卯24节气的
冬至,又称冬节、贺
冬、亚岁。冬至过后
就是小寒大寒了,春
天快要粉墨登场了,
我们携
手迎接春天的
曙光。

七绝.题冬至
冬梅竞放傲雄风,
至冷犹寒翠柏容。
快速抡挥花劲俏,
人间乐送鸟常鸣。
题癸卯冬至
癸卯年的冬至,
在喀左诗友的呼唤中走来。
冬至是交九之日,
标志着严寒已经降临。

寒冷的冬季真的来了,
万物萧杀千里冰封。
莫道冬深奇寒寂寞,
一枝寒梅绽放报送春的气息。

都说冬至大如年,
夜长日短见阴寒。
期盼瑞雪降田园,
朔风搅雪宿冰坚。

数九霜天北风寒,
诗友围坐火炉边。
火锅水饺尽享用,
三杯美酒豪气添。

冬至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阳春慧爱洒人寰。
唯有春临阳始至,
再赏红梅赋新篇。
 

悼蜀山剑客家尊李老先生
李父西行驾鹤,三江同悼倾泪;
贤德四海流芳,五岳齐哀叩头。
  
甘肃省图书馆征联
书汇五车,给敏慧众民铺富路,为党生一百年献礼;
馆藏万卷 ,为聪莘学子架金桥,给国立七二载奠基。

颂断腕英雄联
杀敌冦舍身断腕,
域边疆壮志凌云。
 联题联合镇香菇
香菇美味甲天下,
盛宴珍馐冠九州。
  七绝.朝阳凤凰山
燕辽圣地凤凰山,胜景天成秀色连。
塔寺交辉传盛誉,灵光瑞相越千年。


火红的十月
十月的秋风吹遍大地,
把丰收的喜悦传至四方。
愉快的歌声随风荡漾,
欢快与喜乐写在脸庞。
金黄的玉米、彤红的高粱,
饱满的大豆、葵花丰硕向阳。
这大红枣红葡萄红苹果,
在辽西这片土地上处处飘香。
十月的阳光传递着丰收的希望,
乡村流光溢彩充满芬芳。
五彩斑斓秋日美景如画,
为火红的十月绘出壮丽华章。
而今党的盛会又在京都召开,
把复兴大业国强民富的号角吹响。
同商大计绘宏图昌国运,
喜圆中国梦永创辉煌! 

今天是癸卯24节气的
冬至,又称冬节、贺
冬、亚岁。冬至过后
就是小寒大寒了,春
天快要粉墨登场了,
我们携
手迎接春天的
曙光。

七绝.题冬至
冬梅竞放傲雄风,
至冷犹寒翠柏容。
快速抡挥花劲俏,
人间乐送鸟常鸣。
题癸卯冬至
癸卯年的冬至,
在喀左诗友的呼唤中走来。
冬至是交九之日,
标志着严寒已经降临。

寒冷的冬季真的来了,
万物萧杀千里冰封。
莫道冬深奇寒寂寞,
一枝寒梅绽放报送春的气息。

都说冬至大如年,
夜长日短见阴寒。
期盼瑞雪降田园,
朔风搅雪宿冰坚。

数九霜天北风寒,
诗友围坐火炉边。
火锅水饺尽享用,
三杯美酒豪气添。

冬至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阳春慧爱洒人寰。
唯有春临阳始至,
再赏红梅赋新篇。
 

悼蜀山剑客家尊李老先生
李父西行驾鹤,三江同悼倾泪;
贤德四海流芳,五岳齐哀叩头。
  
甘肃省图书馆征联
书汇五车,给敏慧众民铺富路,为党生一百年献礼;
馆藏万卷 ,为聪莘学子架金桥,给国立七二载奠基。

颂断腕英雄联
杀敌冦舍身断腕,
域边疆壮志凌云。
 联题联合镇香菇
香菇美味甲天下,
盛宴珍馐冠九州。
  七绝.朝阳凤凰山
燕辽圣地凤凰山,胜景天成秀色连。
塔寺交辉传盛誉,灵光瑞相越千年。


火红的十月
十月的秋风吹遍大地,
把丰收的喜悦传至四方。
愉快的歌声随风荡漾,
欢快与喜乐写在脸庞。
金黄的玉米、彤红的高粱,
饱满的大豆、葵花丰硕向阳。
这大红枣红葡萄红苹果,
在辽西这片土地上处处飘香。
十月的阳光传递着丰收的希望,
乡村流光溢彩充满芬芳。
五彩斑斓秋日美景如画,
为火红的十月绘出壮丽华章。
而今党的盛会又在京都召开,
把复兴大业国强民富的号角吹响。
同商大计绘宏图昌国运,
喜圆中国梦永创辉煌! 



冬末的村庄
冬末的小村静隘安详,
只有风吹树梢沙沙作响。
清晨远处传来声声狗吠,
炊烟袅袅在小村上空流淌。

小村逐渐忙碌起来,
开始淘米磨面蒸干粮。
杀猪宰羊筹备年货,
喜迎新春来临爆竹震天响。

回首壬辰风云激荡,
疫情蔓延给小村带来灾殃。
防疫抗疫是小村的主旋律,
人们期盼清除瘟疫迎曙光。

大众渴望天赐一场大雪,
为明年酝酿着瓜果飘香。
北风呼啸冬至到了,
飞雪呼唤着春姑娘粉墨登场。




冬末的村庄
冬末的小村静隘安详,
只有风吹树梢沙沙作响。
清晨远处传来声声狗吠,
炊烟袅袅在小村上空流淌。

小村逐渐忙碌起来,
开始淘米磨面蒸干粮。
杀猪宰羊筹备年货,
喜迎新春来临爆竹震天响。

回首壬辰风云激荡,
疫情蔓延给小村带来灾殃。
防疫抗疫是小村的主旋律,
人们期盼清除瘟疫迎曙光。

大众渴望天赐一场大雪,
为明年酝酿着瓜果飘香。
北风呼啸冬至到了,
飞雪呼唤着春姑娘粉墨登场。




 题赏菊联
菊花美艳,风姿雅韵惊塞北;
靓蕊逸馨,秋梦溢芳灿辽西。
  题立冬
秋风萧瑟凌水寒,
又是立冬至眼前。
昨夜西风凋千树,
吹落黄花满地金。
题小七孔景区联

出句:八仙洞洞仙仙奥,
对句:七孔桥桥孔孔幽。
题古琴
古琴高奏丰收曲,
金鼓轻敲胜利音。
鹧鸪天.大美青秀山
美景青峰秀色扬,松风子夜兆吉祥。
江帆破浪巉岩立,圣水烟波瑞气长。
凤岭翠,卉花香。文明生态压群芳。
一泓碧水鱼欢跃,度假休闲好地方。


七绝.悼袁隆平院士
惊悉院士乘风西,涕泪相加伴雨急。
稻父一生多伟迹,英名盖世永别离。
悼沈鹏老先生千古

沈老西归,四海失声倾痛泪;
尊翁驾鹤,三山悲咽竟折腰。  
题关大海农场联
农场踔厉奋发,夺取新成就;
蒙众攻坚创业,绘描宏伟图。
天露山南药园征联
天露雄姿披锦绣;
山青秀美换新妆。

题西峡英烈杨连荣
英年壮志名千古,
烈士垂青励后人。
题西峡剿匪英雄王春荣
剿匪杀敌,敢叫贼猷惊破胆;
英雄铁骨,排难除险保平安。
题西峡革命英雄曹克强
胸怀坦荡,历尽艰辛英年志;
身体力行,排除难困树楷模。
西峡爱国民主人士王兴东
筑路修桥,忘死舍生凜正义;
驱倭勇战,杀敌灭匪显忠贞。
减字木兰花·鸽子洞
悬崖峭壁,奥纪侏罗临画里。

石器猿人,世事沧桑万载寻。
奇迷古洞,畅想当年飞览纵。
幻化幽玄,紫气蒸腾绕峻岩。
  
冬日感吟
朔风吹晚雁叫空,
瑞雪轻飘陌野中。
远岭寒烟松柏翠,
庭间写意腊梅红。
围炉墨韵吟诗句,
把酒谈天话大同。
待到春回迎兔跃,
江天万里映霞虹。
题立冬
秋风萧瑟凌水寒,
又是立冬至眼前。
昨夜西风凋千树,
吹落黄花满地金。

秋风传递着丰收的喜讯,
黍谷满仓玉米大豆高粱。
彤红的大枣葡萄苹果啊,
在利州这片土地上到处飘香。

这喜人的丰收成果啊,
需要人们抓紧收藏。
踔厉奋发战胜冰雪瘟疫,
七绝.大雪节抒怀
大雪来临盼玉妆,
银洁万里瑞呈祥。
长空化剑传捷报,
送虎迎春灭孽殃。
 霜降感怀
霜降霜降,今年的霜降,
好事喜事从天而降。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
新的领导人在掌声中相继登场。

英明领袖挥巨手指航程,
不忘初心担当使命勇前行。
踔厉奋发为复兴大业,
团结进取开拓新的征程。

霜降霜降秋冬接壤,
冬日去后再迎接春的曙光。
而今大地流金焕彩,
祖国大地到处都是丰收的希望。

全国的秋收已近尾声,
新粮黍谷仓满丰盈。
到处播报丰收的喜讯,
九州大地都在传颂。
中秋节抒怀
中秋佳节喜结缘,神州庶众乐空前。
乡村共庆丰收景,市镇欢歌笑语添。
艺苑吟诗讴盛世,文坛众唱颂尧天。
诚邀会意知心友,品饼铭茶觅月圆。
  欢度中秋

天宇极佳是月圆,
人间最美中秋天。
秋水长天共一色,
吉祥顺意乐无边。
九月的大凌河
大凌河奔腾千里川流不息,
留下了多少传奇的事迹。
滋润了两岸绿野与田地,
养育了几代勤劳的儿女。
九月的凌水滚滚经年荡激,
岸边的传奇故事可歌可泣。
从久远的“喀左中国暴龙”英姿,
到远古时代鸽子洞的雄奇。
从红山文化、牛河梁、东山嘴祭坛,
都与滚滚凌河水息息相关。
曹孟德曾登白狼望柳城,
魏武挥鞭剑指白狼河岸。
回首喀喇沁部落辉煌历史,
母亲河谱写了各民族辉煌诗篇。
那凌河水酿造的喀左贡醋,
与酿造的隆中御贡酒烧锅。
饹砟碗饦登皇室大雅之堂,
蒙古包里献哈达高唱祝酒歌。
凌河边栋栋温室连成片,
工业项目在岸边开花结果。
凌河第一湾张开拥抱的双臂,
《依湾农家》里船荡荷娇艳。
河岸边棉花似白云飘绽,
五谷丰登呈现硕果连连。
这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
激励着两岸儿女奋勇向前!
十月的阳光
十月的阳光洒满金色的田野,
映照着秋收人的脸厐。
欢快与喜悦写在身上,
愉快的歌声飘荡四方。
金黄的玉米、彤红的高粱,
成实饱满的大豆、葵花籽粒向阳。
红色黄色的累累硕果啊,
在金色的阳光下熠熠闪光。
十月的阳光传递着丰收的希望,
一幅幅画图绘在人们的心房,
五彩斑斓秋日的美景,
在低吟浅唱中步入小康!


火红的十月
十月的秋风吹遍大地,
把丰收的喜悦传至四方。
愉快的歌声随风荡漾,
欢快与喜乐写在脸庞。
金黄的玉米、彤红的高粱,
饱满的大豆、葵花丰硕向阳。
这大红枣红葡萄红苹果,
在辽西这片土地上处处飘香。
十月的阳光传递着丰收的希望,
乡村流光溢彩充满芬芳。
五彩斑斓秋日美景如画,
为火红的十月绘出壮丽华章。
而今党的盛会又在京都召开,
把复兴大业国强民富的号角吹响。
同商大计绘宏图昌国运,
喜圆中国梦永创辉煌! 

 七律.九月抒怀
秋风染处遍斑斓,万物充盈喜气添。
塞北铺金民获锦,辽西采玉众欢颜。
凌河畅奏丰收曲,凤岭吟诗颂健安。
万里神州歌盛世,欢歌斟酒庆尧天。

鹧鸪天.咏诵中秋
冉冉冰轮挂凤山,轻歌曼舞尽欢颜。
群楼月照虹霓闪,卧锦凌河气象千。 
欣万众,庆尧天,千家畅饮庆团圆。
嫦娥俯首观风景,盛世辉煌赛广寒。
题生子联
喜看金竹生绿笋,
欣观银杏展红蕾。
 七律.秋
秋风染处遍斑斓,万物充盈喜气添。
塞北铺金民获锦,辽西采玉众欢颜。
凌河畅奏丰收曲,凤岭吟诗颂健安。
紫气东来夺疫胜,欢歌斟酒庆尧天。
 九月的所有
九月的金风吹得大地五彩斑斓,
收获季节万物充盈喜气添。
金色的阳光映照着秋收人的笑脸,
五谷丰登啊硕果连连。

金黄的玉米、彤红的高粱,
葵花笑弯了腰、饱满的大豆粒粒圆。
葡萄熟了、大枣笑红了脸,
瓜果飘香、苹果梨儿甜中带点酸。

这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
利州儿女歌声悠扬、舞步翩跹。
九月的秋风传递着丰收的希望,
但愿紫气东来把瘟疫一扫而光。

九月的大凌河
大凌河奔腾千里川流不息,
留下了多少传奇的事迹。
滋润了两岸绿野与田地,
养育了几代勤劳的儿女。
九月的凌水滚滚经年荡激,
岸边的传奇故事可歌可泣。
从久远的“喀左中国暴龙”英姿,
到远古时代鸽子洞的雄奇。
从红山文化、牛河梁、东山嘴祭坛,
都与滚滚凌河水息息相关。
曹孟德曾登白狼望柳城,
魏武挥鞭剑指白狼河岸。
回首喀喇沁部落辉煌历史,
母亲河谱写了各民族辉煌诗篇。
那凌河水酿造的喀左贡醋,
与酿造的隆中御贡酒烧锅。
饹砟碗饦登皇室大雅之堂,
蒙古包里献哈达高唱祝酒歌。
凌河边栋栋温室连成片,
工业项目在岸边开花结果。
凌河第一湾张开拥抱的双臂,
《依湾农家》里船荡荷娇艳。
河岸边棉花似白云飘绽,
五谷丰登呈现硕果连连。
这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
激励着两岸儿女奋勇向前!
 西江月.龙源湖秋色
柳绿松青如画,湖光灿若朝霞。
残荷婷立忆时花,白藕伸躯卧掛。
一夜西风吹处,菊黄叶红人夸。
凭栏赏景看西斜,把酒吟诗共话。
中秋节抒怀
中秋佳节喜结缘,神州庶众乐空前。
乡村共庆丰收景,市镇欢歌笑语添。
艺苑吟诗讴盛世,文坛众唱颂尧天。
诚邀会意知心友,品饼铭茶觅月圆。
鹧鸪天.咏诵中秋

冉冉冰轮挂凤山,轻歌曼舞尽欢颜。
群楼月照虹霓闪,卧锦凌河气象千。 
欣万众,庆尧天,千家畅饮庆团圆。
嫦娥俯首观风景,盛世辉煌赛广寒。
题毛笔
笔墨芳姿,挥洒纵横题世界;
飘逸苍劲,刚柔相济写春秋。
七律.九月抒怀

秋风染处遍斑斓,万物充盈喜气添。
塞北铺金民获锦,辽西采玉众欢颜。
凌河畅奏丰收曲,凤岭吟诗颂健安。
紫气东来夺疫胜,欢歌斟酒庆尧天。 
十月的阳光
十月的阳光洒满金色的田野,
映照着秋收人的脸厐。
欢快与喜悦写在身上,
愉快的歌声飘荡四方。
金黄的玉米、彤红的高粱,
成实饱满的大豆、葵花籽粒向阳。
红色黄色的累累硕果啊,
在金色的阳光下熠熠闪光。
十月的阳光传递着丰收的希望,
一幅幅画图绘在人们的心房,
五彩斑斓秋日的美景,
在低吟浅唱中步入小康!
九月的所有
九月的金风吹得大地五彩斑斓,
收获季节万物充盈喜气添。
金色的阳光映照着秋收人的笑脸,
五谷丰登啊硕果连连。

金黄的玉米、彤红的高粱,
葵花笑弯了腰、饱满的大豆粒粒圆。
葡萄熟了、大枣笑红了脸,
瓜果飘香、苹果梨儿甜中带点酸。

这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
利州儿女歌声悠扬、舞步翩跹。
九月的秋风传递着丰收的希望,
但愿紫气东来把瘟疫一扫而光。

中秋盼月圆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更思念远在外地的亲人。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来历,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周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朝着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月,再分食月饼。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加以效仿,在中秋时节,大家围座在圆桌旁,面对着天空明亮圆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吟诗作赋,寄托情思。这种习俗逐渐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中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唐诗中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盘盛冰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曰:“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据《东京梦华录》中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所描述:“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以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当中秋月挂中天时,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夜晚,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引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无锡庆中秋要烧斗香。在四川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月饼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制作增添了辅料,名曰“胡饼”。唐代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之名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之名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传说与神话故事流传甚广。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还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的传说,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特别困难,军师刘伯温心生一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圆饼子里,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义军中,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势如破竹。起义胜利后,朱元璋下令把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此习俗亦越传越盛。
       中秋节还有赏月吟诗的习俗。当晚酒席宴后,居家集聚在庭院或阳台上,尽享天伦之乐,欣赏一轮新月,尔后吟诵带月的诗歌。如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满月正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孟浩然的“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刘禹锡的“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米芾的“目穷淮诲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还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更有赏月佳对,脍炙人口。如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还有“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此联形象生动,又嵌入两位著名人物之姓名。特别是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工稳且内涵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可谓“联眼”,最具传神。谈到此联,更怀念台湾的骨肉兄弟。回首当年,与省政协、省三胞联谊会领导的台湾之行,至今犹历历在目。当年拙笔涂鸦《宝岛纪行》,在台湾的山水间,曾留下匆匆步履和悠忽身影,更留下台湾同胞热情好客的骨肉深情。台湾与大陆一脉相承,血脉相连。我们热切期盼宝岛台湾早日归回祖国的怀抱。
     辛丑年的中秋节,金风送爽,秋色宜人,雨后的塞外古城,显得格外清新。自治县成立63年来,给小城带来了新的变化,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也有了新的变化,小城更加整洁靓丽。虽然厚厚的云层遮住了一轮皓月,但不减人们的雅兴。人们漫步在人工湖边、人民广场、新华广场,熙来攘往。乌兰山公园,传来京戏京腔。天成观东侧广场,人声喧闹,打扑克的、下象棋的有十几拨。天成广场、人民广场、新华广场、人工湖畔,锣鼓喧天,秧歌正酣。还有跳交谊舞、广场舞、水兵舞的,亦有踢犍的、打柔力球、羽毛球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欢庆中秋佳节。今年的疫情,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有些人脸上多了个口罩。当我漫步在青年街、步行街至人工湖边、人民广场,喜逢北京、沈阳、大连、锦州回家过节的朋友,他们惊叹小城的巨大变化,盛赞小城居民的和谐生活,夸奖小城街路幽美整洁的环境。
       人夸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这就是小城的中秋之夜,璀璨之夜,不眠之夜…… 

 
  
  • 龙翔环宇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3/9/11 21:13:27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几位老师的欣赏与赞誉,祝您吉祥如意!
感谢老师的欣赏与赞誉,祝您吉祥如意!
欣赏佳作。
欣赏佳作,上午好。
欣赏佳作,中午好。
欣赏佳作,晚上好。
欣赏佳作,下午好。
  
  • 龙翔环宇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3/9/12 22:20:03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喀左民族民间大秧歌源流考略

秧歌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扭秧歌、唱秧歌看秧歌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重要民俗活动。其历史悠久性、分布广泛性、形式多样性非其它任何艺术样式可比。它起源于上古的人类劳作,成熟于插秧和耕田等农业劳作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消灾时所唱的颂歌、攘歌有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为后世节庆活动所接纳,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至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带有综合艺术色彩的民间歌舞形式。

我们辽西秧歌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别具一格。喀左为蒙汉、满、回等多民族集居地区,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俯拾皆是。特别是民间大秧歌,风格独特、种类繁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清王朝时,王府秧歌就久负盛誉,曾有“秧歌之乡”之说。每年正月,农民或自发或由会上组成秧歌队,举办秧歌表演已成为一种习俗。喀左秧歌豪爽、欢快、喜庆、热烈,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包容性、区域性色彩,是民间艺术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基于喀左地区过去交通不便,贫困落后等原因,秧歌艺术至今保持着古朴的原汁原味的艺术特点,被称为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是我国东北地区极具典型性的民间文化瑰宝。对研究辽西民间舞蹈民歌以及秋歌各流派、体系的滋生、演变和发展等,都具有较高的保护、研究价值。

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喀左县。喀左县地处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交汇地带。既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汉族文化同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地带,更是中原居民向北迁徙,北方民族向南迁徙多民族杂散居住地区,其文化特征更突显其地域性和多民族性。喀左的历史就是蒙、汉、满、回等民族人们的迁徙史,喀左民族民间大秧歌的形成史,也就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史。

喀左民族民间大秧歌的形成和发展,同中原文化有着亲缘关系是与当地蒙古族、满族歌舞文化相融合的结晶,这种特色是在明清时期民族大迁徙后逐渐形成的。在喀左县十二德堡镇出土的辽代石棺上绘有生动的鼓乐演奏和舞蹈图像,这是这里最早的民间音乐和舞蹈的记录。凌源县志中生动记载了民国年间五月十三举办秧歌盛会的情景。甘招乡大杖子村宋殿武家谱记载:“大清乾隆四年出口外,四枝到宋家店、大杖子 (第三枝),老家山东登州府文登县回龙山积善堂。大清乾隆贰拾年正月拾柒日立。大清乾隆贰拾年二月二十九日办李龙爷 (即秃尾巴老李) 圣会。”这是喀左县办秧歌的最早文字记载。

据口碑资料:相传蒙古族死良哈人从呼和浩特一带东迁回来定居此地时,便把黄河河套一带流行的跑黄河阵带来,即流传至今的官大海黄河灯会。清代哈达清格著《塔子沟纪略》载:“塔子沟治境者本蒙古藩封,征逐水草。康熙年间,始辟土地,树植百谷。塔子沟地方虽设立在热河之后,而民风土俗无殊内地。”清初,清政府曾下令禁止汉人到此地人垦。至康雍年间汉商日渐增多,蒙汉语言随为沟通,感情渐厚,时蒙地多建喇嘛庙,所用人工多由河北一带招雇,教育子女之教师,钢铁之艺之技工亦多从山东、河北等汉人外聘。乾嘉年间,山东、河北一带连年荒旱,清朝有盟及此,乃与蒙王协商开蒙荒。一为屯垦戊边,一为借地养民。到光绪末年,东北蒙地大量移民戊边时,本旗已无可丈放之地。当然更多的民众是通过本地区向更北的地方求生呵,连喀喇沁土默特东旗的蒙古穷苦台吉和箭丁也有很多北迁了,俗称下关东。据大城子民间秧歌艺人周占桥介绍,游初清限制汉民到蒙地定居,汉民若来此地,要人蒙古籍。变为蒙古族。即所谓“人旗随蒙古”。内地汉人只有这才能通过关口,同所随的蒙古族一起来到关外。如一户姓周的(古族)和一户姓张的(汉族)是一家,张家就是随同周家过来的据查家谱已有十四代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由此可见,喀左在明朝北元时代少有汉人居住。自清初始有内地汉人出关,由春来秋走,到随蒙定居,他们同时把中原、直隶鲁、豫、晋、浙等地汉族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也随之带来。虽然后施行“蒙汉分治”,设置塔子沟厅,但在同一属地上生活的蒙汉民之间,语言、风俗、生活方式习惯,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生共存了。

汉族的秧歌与当地蒙古族人擅长歌舞共荣。便出现了最具有浓郁蒙古族特色的南公营子王府秧歌和显著地域特色的天成观皇会表演,并具有山东秧歌、河北秧歌、京、津、唐秧歌、安徽花鼓灯、河南秧歌和山西、陕北秧歌的多形态的民族民间大秧歌。

举办秧歌会是喀左民间的重要习俗。一是在春节期间,各营子各村庄都会办起自己的秧歌,相互拜年,自娱娱人,欢度新春,庆贺丰年二是男女青年们一展风采,倾吐爱情,联络感情,走亲交友三是办秧歌“赶庙会”,娱神敬神,乞求平安,驱邪避灾。解放前,全旗有喇嘛庙九十余座,另有尼姑庵、佛寺、道观等汉传佛寺共有寺庙一百余座。各村还有土地庙小庙几百座。一年四季均有庙会活动,主要庙会有:菩萨庙会(二月十九日)、蟠桃庙会、龙母庙会(三月三)、山神庙会 (三月十六日)、天齐庙会(三月十八目)娘娘庙会(四月十八)、药王庙会(四月二十八目)、关帝庙会(月十三日),天王庙会(六月六日)、龙王庙会(六月二十三日)大神庙会(大月二十三日)、孟兰庙会 (七月十五目)、正月十五撒灯节等。庙会期间,既是人们参神拜庙的祭祀活动,又是人们经济社会交往活动,也是各村秋歌会相聚的赛会。著名的庙会有南公子普佑寺(楼子庙)庙会,正月十五元宵节举办花山灯会。庙中大殿月台上,搭上高架,摆上三百六十盏海灯,喇嘛先行跳鬼 ( 跳查玛舞)诵经,后由各村的秧歌队,每人手执各色的莲花灯、鲤鱼灯、虾米灯、螃蟹灯,各种蔬菜灯鱼贯入场拜佛转庙,扭秧歌。官大海铜顶庙 (吉祥寺),庙前举办大型黄河灯会,远近闻名,流传至今。甘招乡大杖子同心寺庙内供奉李督龙君神像,人们称呼为“李龙爷”,即人们广为传说的秃尾巴老李。李老爷的柏木雕神像是宋氏先祖于乾隆四年(1739) 从山东文登县回龙山背来,现存已 272 年乾隆二十年(即1755 年2月29 日) 办三月三盛会,至今 256 年庙会为三天,期间大办伞头秧歌,也称皇会。项目有耍狮子、跑旱船、耍马叉、大脑袋人。此会全村人出动,高举旗、幅、伞、盖抬着李老爷木雕神像。三月初一去三官庙龙君拜舅,初二宋家店拜姨,初三北梁庙拜母,此庙会延续至今,远近闻名。

汉族人集居的村庄盛行的正月十五撒灯扭秧歌也传承至今。在元宵节夜,月亮升空后,秧歌会齐聚村旁的庙前祭祀拜庙,点燃用麻油、煤油拌木屑、棉花籽的灯盏撒向街中大路、撒向各家院落,秧歌也伴随前往,扭遍全村,唱遍村野,直至天明。大城子天成观皇会更是远近闻名,盛况空前。(详见拙作《拜颂天成观》) 这些足以看出各种庙会的秧歌活动,传承交流、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是多么广阔。

秧歌是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传承下来的民间娱乐活动。至今还没有一种文艺活动能够代替,足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这一浩大的民间活动。清代喀喇沁左翼旗札萨克衙门,当初对办秧歌由禁到放,后支持大办,便形成了周围村庄的王府秧歌,闻名于世,独具汉蒙满风情,流传至今,堪称精品。据南公营子镇南村民间老艺人刘汉文介绍:他家的祖籍在山东登州府文登县,家中遇难后,先祖到北京天桥街头卖艺,被喀左旗王爷雇请做保镖,护送其回旗王府。因护镖有功,留在衙内任武术教官,并与王爷结亲。其后人一直在王府做事,又是著名的秧歌艺人和会首。在清末民初时,曾请北京、天津、乐亭、玉田等她的艺人来教习地秧歌、高跷和耍狮子、扑蝴蝶等。这些艺人励带起周围营子的统一风格的王府秧歌。每逢春节,各地的秧歌会去王府衙门拜年,取悦王爷,取得封赏。如当时九佛堂村村长蒙t人白桂率秧歌队去王府衙门拜年,不但在表演中既有歌有舞,大场穿插,还在小场时演唱梆子、京剧大幅唱段,受到王爷的赏识王爷当即表示赏给几箱戏装,让他组建戏班,这就是后来远近闻的白桂班。

在解放初期,随着人民解放军和土改工作队到来,全旗兴起大扭解放大秧歌,即陕北延安风格的地秧歌、打霸王鞭和耍大头人形成了逢年节必扭,逢群众聚会必扭的传统。秧歌活动一直从土改公私合营、合作社、公社化、四清、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的今天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历程。高跷、地秧歌,曾一度由耍公、伞头打头领舞,变成了工、农、商、学、兵的角色,掀起了一场新式秧歌的解放风潮。在文革中,各秧歌会也被“红色革命”、如“送宝书斗牛鬼蛇神、批走资派所代替。秧歌会中充斥了过多“左”的影响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秧歌又在喀左大地上恢复了历史传统的风貌,并伴生出城乡健身秧歌的热潮。

新中国成立后,喀喇沁左翼旗委旗政府,非常重视秧歌活动大力支持各区、村的民间袂歌活动,利用秋歌进行社会宣传。啼蒙古族自治县成立后、凡新年、春节、重大集会和自治县逢五、r年庆奥活动与部达大会上,都有秋歌表演。《去县利州之春族民同秧歌汇演》连年举办,几十拨秧,几千人的队伍在舞不络没众在看,宏大热烈场面,使人流连忘返,大有不看模何品施。独账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喜庆意漏的追求企阶是可替代的。

体装,,罐装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商,喀左民民间秧歌的发展也达到了4本证体淋办被败会、乡镇还吸举行表各乡销具委、县机部作正十五也都带村全县概板的装帮获歌汇湖被宏大。近几个新的高峰。全县各乡键。村,每年32 政事余销

来,农村富裕了,大秧歌还成了常年的娱乐项目。每到夜幕降临人们就穿上秧歌彩妆,拿上扇子到指定的地点集合,灯光一亮,音乐一响,人们就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成了乡镇街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县城的秧歌表演,每天晚上同时在几个广场都有秧歌表演,供市民休闲健身娱乐。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今年春节期间,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演艺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了民族民间秧歌艺术节暨天成观皇会。天成观皇会是蒙汉满等多民族共同参演的综合性广场表演艺术。以前,天成观皇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时间为农历四月二十七至二十九三天。皇会分为十道会: 分别为中幡、马叉英雄会、花锁、背阁高跷、纺车秋千、腰鼓 (跨鼓)、抬歌、霸王鞭(英雄会)、銮舆会 (药王出巡仪式)、韶音会(逍遥会)。天成观皇会是集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武术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民族民间表演艺术,是北方汉民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典型,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天成观皇会已停办一百多年。举办传承保护至今的“天成观皇会”,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展示地方民族特色的辉煌硕果,也是打造喀左文化旅游品牌,扩大喀左社会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喀左、关注喀左、支持喀左加快发展,喀左的民族民间艺术事业也一定会走向灿烂辉煌。

2012年6月6日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