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 一组新春联1.

  • 龙翔环宇
楼主回复
  • 阅读:73
  • 回复:4
  • 发表于:2024/2/8 20:00:19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一组新春联1.
龙腾启泰夺新绩;
兔跃呈祥谱华章。  
玉兔迎春春满院,
金龙报喜喜盈门。
金龙献瑞财源广,
玉兔迎春百业兴。
  
  • 龙翔环宇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4/2/9 9:12:18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请各位朋友指正,顺祝吉祥如意。
  
  • 龙翔环宇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4/2/10 21:06:38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楹联对句740
出句:多情纵与清辉似;
对句:少欲恒心效果同。
楹联对句741
出句:烟雨深匀梅子绿;
对句:春风劲扫杏花红。
楹联对句742
出句:风动莲香花弄影;
对句:雨滋稻穗蕊绽馨。
楹联对句743
出句:平水不流,平心不语;
对句:岭风劲吹,岭树劲鸣。
楹联对句744
出句:书读万卷文章秀;
对句:字写千篇语句精。
楹联对句745
出句:博古览今
艺苑朝阳生异彩;

对句:引经传典, 联乡喀左谱华章。

楹联对句746
出句:咬定青山,峰掩云埋留胜迹;

对句:擎携翠柏, 岭藏树盖觅芳踪。

楹联对句747
为朝阳“家之园”老年公寓征下联:山水相依,楼阁埋云藏洞府;

以喀左县朝阳洞天台寺对上联:柏松为伴,庙殿遮雨掩经堂。

楹联对句748
出句:
一馆何为,但向神州存浩气

对句:三生有幸, 名扬环宇永流芳。

楹联对句749
出句:植根沃土,精细培植结硕果;

楹联对句750
对句:术范神农,领先技术傲辽西。

出句:播撒阳光,手有余香皆大爱;

对句:展施全力,心怀宏志奔小康。

楹联对句751
出句:
浩浩汤汤,一脉百川东到海;

对句:茫茫莽莽,三山千树北漫峰。

楹联对句752

出句:寺宇浮空,龙城西望烟霞盛

对句:柏松劲荡,凤岭北趋彩虹飞。

龙.来”魁斗格
龙腾华夏迎春至,
兔跃辽西报捷来。
题陈毅元帅联
文韬武略,功勋元帅名扬四海;
铁骨柔情,梅岭三章勇冠八方。
联贺全国书协八代会
书翰惊天,梦醉兰亭,八代雄风扬国粹;
笔墨动地,情融纸硯,千毫聚力奠鸿基。

一.诗词:
1.思帝乡.咏西兰花
花满园,灿如霞锦天。
数万西兰致富兑金钱,
恰似罗仙大爱洒人间。
奔向康庄路,永无前。
2.七绝.颂西兰花
天香锦绣万亩开,富庶拓宽亿贯来。
大略雄才施妙计,康庄路上乐盈怀。
二.楹联
八万亩西兰花撒向民间播大爱,
百村人东篱下拓开富路奔小康。
利州亚泰轩征联
亚泰诚迎天下客,
明轩盛待利州宾。
古韵明轩,菜美饭香来宾赞;
书香亚泰,酒醇房雅众客扬。

“温州头陀寺永嘉大师杯”全国大征联

1.大殿内观音菩萨联:

菩萨庇佑保平安,普渡众生寄梦远;

圣母仁心关盛世,胸怀万物惠慈长。

2.万佛楼内(供奉万佛)联:

万佛汇聚,灵光瑞相传盛誉;

群圣云集,紫气慈怀渡众生。 

题高考学子联
十载寒窗,悬梁刺骨,读书万卷登金榜;
四千日夜,刻苦耕耘,立雪囊萤跃龙门。
题赠少年儿童联
悬梁啃字凌云燕;

立雪吟书栋梁材。

立夏
一夜淅淅沥沥的细雨,
送别了大营子如雪的梨花。
送别了川岭边的李白桃红,
还有那涌动的春潮。

雨后在龙源湖边漫步,
那一抹翠绿显得格外清新。
看湖里的清荷正蓄势待发,
小蝌蚪伴着蛙鸣惊醒了亭中痴人说梦。

远处河湾的菜田里黄花绚丽,
几只蜜蜂在嗡鸣寻觅,
彩蝶纷飞在花中嬉戏,
穿半袖的红领巾开始迎接新的节季。
  
  • 龙翔环宇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4/2/10 21:23:47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天仓节夜话
       农历正月廿五日,俗称天仓节,亦称“填仓节”、“添仓节”。民间传说是仓神的生日,是农历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天仓节,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唐宋时期就有记载,正月二十被称为小填仓,正月二十五称为大填仓。在古代,民间对这一节日是很重视的。每到天仓节这一天,亲朋好友,互致问候,亲友往来,待客至诚,佳肴盛宴,一醉方休。《史记.天官书》云:“胃为天仓。”其注云:“胃主仓廪,五谷之府也,明则天下和平,五谷丰稔。”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正月二十五日,牛羊豕肉,恣飨竞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 清《帝京岁时纪胜》载:“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日曰填仓。” 
    “填仓”,意为“填满谷仓”。关于这一节日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我国北方一带连续三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衣食不保,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可是,官府不管人民的死活,照样横征暴敛。尤其在年关,穷人更是走头无路,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这时,给官府看守粮仓的仓官,对老百姓动了恻隐之心,他毅然自作主张,打开粮仓,救济百姓,使粮仓被抢运一空,救了一方灾民。但他自知难逃罪责,就在正月廿五日这天放火烧仓,自己也跳进火海烧死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好心的仓官,表示对仓官的怀念之情,于是相沿成俗,这一天便成为祭祀仓神的节日了。
       在我国东北、华北农村,流传有这样一句谚语:“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民间还有在填仓节这天熬鲫鱼汤,表达“犒劳爱吃鱼和老鼠的猫,看护粮囤有功”之意。在北京一带,正月二十三为“小填仓”,二十五日为“大填仓”。清代,京师的粮商米贩这天都要祭祀仓神,市民也在这天买些米面、杂粮来充实自家的生活储备。在山东等地,这一天的吃食也另有说法。吃枣糕,称作“扬风糕”,意味着生活水平年年高;吃面条叫“钱绳子”,取串钱之意;面条里再放白菜叶,寓意棉花丰收;吃干饭,称作“谷穗坚实”。在天津、东北一带,这一天,要吃饺子或合子,吃饺子为填仓,吃合子叫盖仓,以期希望来年收成好,粮食填满仓。民俗专家表示,填仓节源于何时很难考证,但这个节日充分体现出民间百姓祈盼风调雨顺、五业兴旺、粮食满仓,过上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朴素情感。
       在农村,填仓这天,也就是正月廿五黎明早起,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大门前或打谷场上,用大灶的草木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有的还镶上花边,写上吉庆字样,以及画上粮囤的梯子,说明仓高粮多,并在里边放一些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粮仓满。
      天仓节这一天,妇女忌做针线活,怕扎了仓神的眼睛。民俗讲究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晚间点灯以祀仓神。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填仓节晚上,有些地方打着灯笼,在院内各处找“填仓虫”(即各种复苏的小虫蚁),发现得越多,兆头越好。 还有的地方剪彩色纸片贴于门上,剪彩色纸葫芦贴于帽上,称此日为太上老君炼丹日,可以除百病,四季平安。
       记得上小学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正月廿五这天,清晨早起就与爷爷、父亲从灶膛里掏出一簸箕灰,在院内用灰划几个圈,在圈内撒上五谷杂粮,称为打谷囤填仓。可那时节怎么填仓祈福,也无济于事,仍然衣食无着,生活拮据。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政策如春风化雨,特别是这些年来,党中央一年一个“一号文件”,关注“三农”,情系“三农”,是党的政策好,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才会逐步提高,丰衣足食,脱贫致富奔小康。
 


    [*]
  
  • 龙翔环宇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4/2/10 21:25:47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虎年 二月二  龙抬头  
        今天是虎年 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俗称“二月二,龙抬头”。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 满、蒙、苗、壮、侗、黎、布依、赫哲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因各民族风俗活动较多,亦称花朝节、踏青节、挑菜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龙头节。  
    我国由龙的崇拜信仰由来已久,从远古时就把龙视为管雨水的神,因此《左传》桓公五年说:“龙现而雩”,是说惊蛰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这时要举行祈求降雨的祭祀。《山海经》中说,应龙居住在南方,“故南方多雨”,而烛龙“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也就是经常招来风雨。由于想象中的龙能腾云驾雾,于是迷信龙能给人带来祥瑞,来到人间便可以化身为帝王天子,以致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直接借助龙的形象举行求雨活动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书中提到舞龙求雨的活动。唐朝时,民间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要吃“迎富贵果子”。白居易《二月二日》诗:“二月二日新雨暗,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当时民间以刀尺、百谷、瓜果种籽、迎富贵果子等相问遗,并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动。元费著《岁华纪丽谱》:“二月二日踏青节,韧郡人游赏散四郊……”。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吃饺子,则称为“龙耳”;吃米饭,称为“龙籽”;吃馄饨叫吃“龙眼”。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现时,民间的食俗,仍沿袭着这些说法。明以后,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清咸丰《武定府志》:“以二月二日为春龙节,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福祥也。”此外尚有上工、试犁、炒蝎豆、戴蓬草、祭龙王、敬土地、嫁女住春、童子开笔等节俗活动。布依族二月二要进行三天,主要祭祀土地神。节日当天,家家杀鸡敬祖,吃两色(黑、白)糯米饭,祈求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 是日,还有许多关于龙的活动,故称龙抬头日。清代仍沿其俗。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中华全国风俗志?寿春岁时记》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 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神物,是祥瑞之征,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
    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与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早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人们就把太阳在恒星之间的周年运动轨迹视为一个圆,称为黄道。再利用某些恒星把这个圆分为28个等份,形成28个区间,称为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轮流住完,大约一个月,所以称“宿”。把这28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平分,每个方位便有7个宿。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故称龙抬头。许慎的《说文解字》在解释“龙”字时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都是指这苍龙七宿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并非是真有一条动物之龙在变换。“春分而登天”,是指春分时,角宿开始出现在天空,东方苍龙初露头角,即是龙抬头。 
    二月二有吃猪头肉的传说。宋代的《仇池笔记》载: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庙宇,恰遇一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其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一首:“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香嫩的猪头肉,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看来猪头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二月二还有吃爆米花的传说。相传武则天当皇帝时,玉帝下令三年内不准降雨,以示惩罚。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开花”,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此后,民间便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有的还把玉米花串在红布片、秫秸杆等编成的“龙绳”上,称为“龙龙尾”。
    二月二剃龙头在民间由来已久。在很多地区,老百姓、特别是男孩子都习惯于这一天理发,借以去掉昔日的秽气,迎接新一年的兴旺。有的图吉利,祈求增加福气,让孩童将来有所作为。古时,私塾在这一天开学,称谓“独占鳌头”,以便将来金榜高中。这一天,还有些避忌:如忌针,所有缝缝补补的活都要停手,唯恐扎了“龙眼”;忌担水,不要惊扰龙的行动;忌打夯,以防砸伤“龙头”;忌磨面、忌砍树,以防碰破“龙身”。
    说起串戴“龙龙尾”,别有一番情趣。记得小时候,左邻右舍,家家户户提前一天就用丝线把短细秫秸或塑料杆,中间夹以红色为主的彩色布块,有的还夹以玉米花,串成长长的“龙龙尾”,象征着驱灾辟邪,吉祥如意。二月二这天一大早,孩童们就会戴着“龙龙尾”进行比较,看谁的好看、漂亮,并戴着“龙龙尾”去剃“龙头”。现如今,民间仍保留这一习俗,特别是农村,节日气氛更浓。各族群众以不同的方式来欢度这一节日,但目的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围绕对“龙”的信仰来展开,寄托着各族民众期盼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生活富庶的美好愿望。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