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山不在高

  • 点石
楼主回复
  • 阅读:1486
  • 回复:4
  • 发表于:2008/10/24 14:05:37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山不在高

 

敖包山,这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名字,一听就能让人的思絮像风一样飘起来,飘向坦荡无垠翠绿如茵的大草原,眼前就会浮现出蓝天白云下如雪的羊群,神奇而美丽的蒙古包,嗅到浓浓的奶茶的清香。

 

然而,敖包山并不在草原,在辽西的喀左县公营子镇塔子下村南部。敖包,是蒙古人做路标和界标的堆子,用石土或草堆成。过去蒙古人曾把敖包当作神灵的住地来祭祀。因远看这两座山峰犹如东西排列的两个大石堆子,当地的乌姓和陈姓的蒙古族人就把这座山称之为敖包山,由此得名。

 

在敖包山脚下有一户姓韩的人家。上山前我们拜访了这家的主人韩老师。韩老师现已退休。听完我们的来意后。韩老师像拿宝贝似的,把他几十年来在敖包山上寻找、挖掘到的石斧、石刀、刀币、陶罐、各类化石等近百件文物捧了出来。看着我们的先民凭借着粗笨的双手打制出这些精致的石器,我的心绪穿越历史时空的隧道,仿佛置身于人类历史的黎明时的洪荒世界,山上原始丛林茂密,狼、野猪、狡兔等动物踪跃期间,或安详地低头嚼食青草。一群眉毛浓密,眉骨凸起,前额偏平的先人们,正在利用自己打制的石器和棍棒,咿唔呼啸着追赶野兽,或在集体采摘野果树仔,挖掘植物根茎。一堆篝火在劈哩啪啦的燃烧,并伴有一股烧烤的肉香..

 

意念一收,在心头就涌起了一股犹如要去见久别亲人的的冲动和欲揭开一张神秘面纱的好奇。去嗅一片树叶看是否还有原始先人留下的气息,去抓一把泥土看是否还残留着原始先人的汗渍,一睹敖包山的芳容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起来。

 

敖包山并不高,海拔573米,土层很厚,坡度不大。山腿上的一片坡地土质不错,农人耕种的玉米等农作物已收获。粗粗的玉米秸秆躺在地上,似是忙碌了一春一夏一秋,给主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一生无憾,而安然入睡,睡得很香很甜。山腰下是农人栽植的果树,果实以采摘完,一棵棵梨树、苹果树的树叶在秋风的亲吻下已变成了橘红色,放眼望去一片鲜艳,靓丽。在微风吹佛中,一个个农人采摘时遗漏的梨子不时地伸出头来展示一下自己,让人唾涎欲滴。在往前行便是真正意义的山了,杨树、刺槐树等布满了沟沟坎坎,金黄金黄的叶片在树上闪动着,又不时地飞入杂草从中,与没有枯萎的青草,各种红的黄的小花拥抱在一起,一地斑斓。再往上去直至山顶是茂密的松林,一棵棵姿态不同,气韵不同的松树,都在纵情恣肆地展示着生命力的高贵与顽强。

 

我在敖包山上的一草一木中嗅到了原始先人留下的气息,在一石一土中看到了原始先人洒下的汗渍。成功地完成了隔着几万年几十万年的时空,与原始先人进行的一次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我钦佩先人的智慧,更钦佩先人的眼光——选择了这样一块秀美的地方繁衍生息。现在已被人类文明吞噬的这块土地还如此清秀美丽,我想她的原生态的美丽与壮观恐怕很难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吧。

 

这里确实是一个很滋润人的地方。我站在一个沟底中溢满清水的井旁,看一个牧羊人头顶蓝天白云,悠闲地放牧着羊群,还有几只牧羊犬跑前跑后。一个奇妙的欲想涌上了心头:在这个秀美的山林中搭建一个茅草房,或读书,或做文,或耕种。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在“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声色光影中寄托灵魂,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丽瞬间心醉神迷,在“兀然而醉,恍然而醒”体味人生原生态,达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人生境界,并以此保养、灌溉内心的灵性。这里不是心灵的真正的归宿和依托吗?

 

其实,我的这种欲想早已被前辈实践了。在敖包山的南面因山形呈椅子状,人们称之为“椅山大洼”。林木参天,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在上个世纪初这里住着一位被人们称为“刘大善人”的,古道热肠,仙风道骨。他住石屋、睡石炕、枕石枕。在林荫下垦一块荒地种植谷疏,养几只鸡。无事时翻一翻《易经》,为人解疑释祸;看一看医书,为人除病解忧。既使是在五十年代人们纷纷入社的大潮中,他也不为之所动。直至老死做古。不为世俗所困,不为世俗所累,活出了一份灵魂的真实,活出了一份人生的潇洒,更活出了一份生命的原生态。现在他居住的石屋的断壁残垣还在,在风雨中漂泊,似乎像是在阐释着什么。

 

在敖包山的山顶有一堆石头群,有二十多块,大的有一间房子大小,小的也有锅台大小。其中有一块巨石上有一个石坑,马蹄般大小,被当地人称之为马蹄石。传说是唐代唐僧西天取经时白龙马所踩。其实唐僧西天取经不可能路过北方的,也不可能留下什么马蹄石的。但这一传说却在当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群众中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我想其原因,或是人们崇尚《西游记》中孙悟空勇于冲破各种束缚,向往自由,嫉恶如仇的精神,或是把唐僧看做是智慧、和谐、安宁、福祉的化身,向往和培植自己一颗慈爱之心、向善之心、包容之心、平常之心、自在之心,简言之,就是一颗禅心吧。

 

然而,从这个广为流传的美丽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谁能说普通民众与美学欣赏无缘呢?他们不是在不自觉中追求着诗性的人生吗?在钟情于“生活艺术化”的无穷魅力吗?

 

原始先人的灵魂永在,马蹄石的传说还在流传,刘大善人的故事还在讲述,还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这些就使历经沧桑的敖包山的灵魂有了风骨。

 

一朵云从山顶飘过,耳边响起了刘禹锡《陋室铭》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许舒颖
  • 发表于:2008/10/25 13:48:50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精品游记,让我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人生态度.推荐一读!

问候楼主辛苦!

(0)
(0)
  
  • 抱月天骄
  • 发表于:2008/10/26 8:26:37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思想大于文字的好文章,精到的描述、飞扬的思绪让人大有身临其境之感。

(0)
(0)
  
  • 青龙河
  • 发表于:2008/11/5 13:41:13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先生的文章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我们飞翔在远古的时空,欣赏并学习美文!

(0)
(0)
  
  • 一轮明月
  • 发表于:2008/11/8 15:30:07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