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相聚敖包山

  • 龙翔环宇
楼主回复
  • 阅读:15231
  • 回复:58
  • 发表于:2008/11/5 0:18:52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相 聚 敖 包 山 

 

  戊子年暮秋的双休日,应荷塘清韵之邀,抱月天骄、点石成金、米粒、花落水流红等在线的朋友,陪同朝阳的博哲、龙在四海、局长、厂长等朋友,相约相聚在敖包山。

  敖包山在喀左公营子境内,山不在高,亦没有名山的雄壮伟岸,或不见经传,甚至市内好多人未闻其名,未登其山。但在公营子方圆数里,敖包山却小有名气。传说康熙皇帝东巡时曾在敖包山上小憩,因此山酷似蒙古族的敖包而得名。尔后经牦牛河,又有“糠邦铁底牦牛河”之说,并在公营子(现公营子村)建行宫,收一嫔妃,据说为陈姓女子。记得文革初期,我刚刚考入初中时,曾与同学一起爬山嬉戏,在山顶上欢呼雀跃。

  我们与朝阳的几位朋友相聚在敖包山下。先是登门拜访了塔子下村的韩锡杰老师,欣赏了韩老师收藏的石斧、石簪、石器、玉器,红山陶、绳纹陶、陶罐、陶品,动物化石等。上百件藏品,可谓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据韩老师讲,这些都是他从敖包山上捡来的,据说敖包山附近是早陶窑址,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存,我们从韩老师的收藏中亦可见一斑。

  我们一行在荷塘清韵的引导下,又观赏了她家的老宅、老屋。老屋现由其弟居住,因事先未打招呼,老院子的大门紧锁着。望着这老屋、老宅院,不由回想起荷塘清韵散文集中的老屋情结,那在“老屋的日子”、“老屋的绿荫”、“老屋夜读”、“老屋月色”,那勤劳、热情、幽默、乐观的庄稼人,那亲切、绵长、淳厚、朴素的庄稼嗑,那门前的老榆树和婷婷玉立的白杨,树上小鸟的鸣唱伴随着悠悠的花香,那消逝的月亮泉和泉水中的蛙鸣鱼跃以及老宅院的鸡鸣狗吠,那冉冉升起的缕缕炊烟,那恬淡、美满的、幸福的田园生活,构勒出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体现出她对故乡的情怀和山水间的灵动。给人们无际的怀思和遐想。荷塘清韵已成为辽西很有名气的女作家,是敖包山下这块神奇的土地、奔流不息的牦牛河水滋润哺育,才使得她才华横溢,真诚隽永。

  上午九时许,我们一行说笑着,沿着辘辘把沟开始向敖包山进发,暮秋时节,金风送爽,清新宜人。但见山坡上梨树、枫树、山杏树等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令人赏心悦目,一种难以名状的惬意。一路走来,龙在四海、抱月天骄等人还不时寻找、捡拾着小石器、陶片等,以期待更大的收获。我与博哲先生神交已久,曾多次拜读过大作,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难以忘怀的感悟。但近距离接触尚属首次。他边爬山边向我们介绍送学生去泉州的趣事,介绍其家乡婀娜多姿的青龙山水,并邀请我到他老家去做客。我们在一片枫叶似火的枫树林中驻足,大家合影留念,留下这欢快的、美好的、永久的记忆。在山坡上,我们看见了一个偌大的梨园,有安梨、花盖梨,果实虽已被主人采摘完,但还有三三两两的梨挂在树梢上,在火红的梨树叶的映衬下,令人垂涎欲滴。这也可能是主人特意留给我们品尝的吧。11时许,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登上了敖包山顶,大家满怀着胜利的喜悦,有人还轻唱起歌曲,在山风中荡漾。

  伫立山顶我为峰。纵目远眺,一片片松树林葱茏滴翠,梯田层层呈现着丰收的景象,远山峰峦起伏,绵延亘连。近看新修的大北线、高连线和牦牛河大桥,与飞马集团厂区浑然一体,给人以跨越、腾飞的希冀。我在山顶上默默祝福这块希望的土地,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吉祥幸福,富庶顺遂,小日子就像山坡上收获的芝麻——粒粒香,节节高。 

 

                              2008年10月19日晨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