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漫步在“东方维纳斯”的庭院

  • 点石
楼主回复
  • 阅读:1544
  • 回复:6
  • 发表于:2009/4/12 20:21:37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在绵绵不断的辽西丘陵上,在碧波粼粼流淌不息的大凌河西岸边,有一个古老而淳朴的村庄,叫东山嘴。

东山嘴村后梁顶部是一块平地,面积约2250平方米。平地四周是后人栽植的五行松柏。松柏俨如一排排荷枪实弹的兵勇,一丝不苟,站立守护。这里就是“东方维纳斯”的庭院。

这是一块曾让中外的考古专家痴迷的平地。

1979年,考古学家在这块并不大的土地上,如同儿女寻找失散多年母亲一样,饱含激情,虔诚仔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们在平地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找到了一个用大小相同的河卵石铺成的圆形祭坛和一个用石块砌成的方形祭坛。还有带“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泥质红陶片黑陶片彩陶片和一些细石器。还有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和大型孕妇坐像。

考古学家被这些发现惊呆了。他们惊喜地高呼:这就是距今5000多年母系社会的直接证据,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他们把这一祭祀遗址称为:“中华第一祭坛”。他们认为,出土的女人裸体孕妇塑像是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他们把女人裸体孕妇塑像称之为“东方维纳斯”。

毫无疑问,当时坐在祭坛顶端,祖先们信的、拜的、求的、亲近的,就是这位“东方维纳斯”。她就是这一祭祀遗址的主人。

天空中一朵朵白云在悠闲地飘来飘去。太阳时隐时现。大地时而灰蒙时而明亮。

此时,我的脑海如同天气一样,遐想如同一朵朵飘来飘去的云,在脑海里运动着堆积着,最后堆积成一个不规则的几何体。远古先人的气息,如一缕缕光柱,穿越时空,在几何体里反射,然后又折射,再反射再折射。最后在脑海里折射出一幅海市蜇楼:高高的“中华第一祭坛”上有一尊“生育神”—— 女人裸体孕妇塑像,塑像下面整齐摆放着祭品,有刚刚猎取的动物,有刚刚收获的谷物,红陶器皿里有刚刚采摘各种野果和清水。一群以兽皮树叶遮体,满面污垢,蓬蓬长发的男男女女高呼呐喊,跪地祈祷。祈求“生育神”赐予他们人丁兴旺,赐予他们风调雨顺。规模宏大,简朴而庄严。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语)。面对洪水面对风雨雷电面对饥饿面对死亡。我想,与其说祈求赐予,不如说是一种寻找。他们仰望浩渺神秘的苍穹,在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的寻找生存的办法,使自己和部落生活快乐,生活幸福。企图在自己创造的“生育神”身上找到答案,揭开谜底,揭开一切未知领域的神秘面纱。于是,在寻找中诞生了信仰,诞生了宗教,诞生了哲学。

而今天我来到这里也是寻找,是在寻找我的历史,是在寻找我的故乡,是在寻找我的祖先。

一切仿佛近在咫尺,又仿佛远在天涯。

我站在这块面积2250平方米的土地上,思绪如潮水般拍打着心扉。我抓起一把泥土,这是一把承载祖先艰辛泥土,在这把泥土里我看到了先祖网渔狩猎的身影;这是一把融入祖先血与汗的泥土,在这把泥土里我听到了先祖的无奈的呼叫呐喊;这是一把让祖先充满希翼的泥土,在这把泥土里我嗅到了先祖充满希望的气息。五千多年,风驰而过的岁月车轮,带走的是五千多次草绿草黄花开花落。而那位“东方维纳斯”却躲藏在自己的深闺大院里,如同处女般静静等待着,等待着发现,等待着迎娶。她终于等到了黎明的曙光。默默地沉静了五千多年之后,横空出世,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以常人难懂的秘音咒语与我们交流沟通。于是,我们知道了五千多年前的她那段历史沧桑,知道了人类历史上五千多年前的那段风雨历程。

信步在这块面积2250平方米的土地上,浓浓的五千多年前的历史人文气息,如一股股热浪不时扑面袭来。让人猝不及防,躲之不掉,挥之不去。惊讶激动兴奋顷刻爬满了我的心头,感觉体内的血液一点一点地被点燃、升温,直至沸腾。

石块砌成的祭坛的残垣清晰可见,还有拾手随处可得的陶片。我俯身拾起一块红陶片,鲜红的颜色是否是用祖先的热血染成?这块陶片是否是祖先欢乐与悲伤的凝固?这不是一块普通的陶片,也不是用普通的泥土烧制而成。因为这块陶片经过祖先双手的爱抚与铸就,残留着祖先的体温与悲喜,凝结着祖先的智慧与思想,历史以赋予了它魂魄。也许是祖先在一次烧烤动物时,防止被烧糊烧焦,在动物躯体上涂一层黄泥,把鲜嫩美食送入口之后,又惊奇地发现极易变形的泥土被烈火烧过之后,坚硬而不变型。由此启发而得灵感,在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失败之后,终于在烈火中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陶器。我想,尽管它很粗糙,尽管它的造型在现代人看来很丑陋。但它的出现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大变革。它的出现决不逊色近代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因为它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人类的第一块陶片,也就不可能有人类的现代文明。

同样,并不是每一捧泥土都有这样的机遇。如同梨花杏花桃花一样,不可能朵朵都能坐果,结出果实来。这是一把幸运的泥土,令人羡慕的泥土,令人敬仰的泥土。因为,它已失去了泥土所固有的自然意义了,在烈火的锻造中它以升腾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时代所固有的标志,一段无法抹去的文化,永远的艺术,与日月星辰一样古老而明亮。在烈火中得到了生命的永恒。

凝视着手中的陶片,我突然想起了传说中的“文字始祖”仓颉,这位轩辕黄帝的左史官。为寻找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他毅然辞官云游天下,历经三年,回故乡后独居山里“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类资料而创汉字。那么。他当年是否云游到过东山嘴?是否探讨询问过陶器上的“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的含义?这些陶器上的各种图案是否对他创造汉字有所帮助有所启迪?

其实,不论仓颉到过与否并不重要。鲁迅先生曾在论述仓颉造字这一史实时是说过,文字非一人所创,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而生活在东山嘴的五千多年前的祖先就是这“群众”之一。在这些陶器上刻画的“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看似简简单单。它也许是祖先记录下的一件事,也许是记录下的男女之间的一份情感,也许是在表达对未来的向往。它决不是简单的图案,信手涂鸦。它就是文字的雏形,是人类从蒙昧未开迈向文明艰难的一步。如果没有古陶器上这些的“之”字纹叶脉纹三角沟连纹,就不会有甲骨文、金文,行草隶楷。就不会有《诗经》《史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些宏幅巨篇。

人类二三百万年爬涉,从茹毛饮血、燧石取火走向“焚林而猎”、“竭泽而渔”,走向男耕女织、渔歌晚唱,走向转瞬万变、信息如梦的时代,历经了多少泥泞坎坷?跨过多少激流险滩?步履蹒跚走到今天。一代一代的人走了,烟飞灰灭,沦为一屑尘埃,溶进了泥土。但他们却又留了下来,留下的是关于生命的价值,道德与文明。留在了昭昭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后人去寻找去挖掘,去猜测去研究去判断,去填补去整理,去取舍去继承。然后,把价值、道德、文明化作一把把利剑,披荆斩棘,斩妖除魔,创造了属于自己时代的辉煌!

当时光行走在二十一世纪的征程时,作为一个迟到的“探乡人”,我站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祖先祭祀的遗址上,放眼望去,林立的高楼大厦在迎风傲笑,川流不息现代化交通工具在大凌河大桥上驰骋,一栋栋保护地大棚在田野里掀起了银色的波浪。此时,我对商汤革命成功时留下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 抱月天骄
  • 发表于:2009/4/13 10:25:01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首席欣赏。鼓荡的激情、无尽的遐想伴着作者飞扬的思绪,萦回在字里行间,让人感怀岁月的沧桑、先人的伟大,同时听到了历史的回声。好文!

(0)
(0)
  
  • 月光
  • 发表于:2009/4/13 22:07:39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欣赏美文!!

(0)
(0)
  
  • 许舒颖
  • 发表于:2009/4/15 12:45:38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镜头由远古至今朝推远又拉近,展开合理想象,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非常欣赏,加精!

问候楼主辛苦!
(0)
(0)
  
  • shierlang
  • 发表于:2009/4/16 11:25:30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苍桑岁月在先生笔下如长卷般舒展,寻踪觅迹,今昔遥祭,欣赏!
(0)
(0)
  • 荷塘清韵
  • 发表于:2009/4/24 16:16:51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美文!喀左电台文学家园欲用此文,请发我邮箱!

(0)
(0)
  • 心灵家园
  • 发表于:2009/4/24 22:18:24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切仿佛近在咫尺,又仿佛远在天涯。

 

欣賞樓主文章。戶外的王牌,喀左的歌者!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