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转贴]中国人为什么缺乏信仰?

  • 你好
楼主回复
  • 阅读:1201
  • 回复:0
  • 发表于:2006/5/27 8:42:49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内容提要】:国人为什么缺乏信仰?这话如果放在一百多年以前,显然是错误的。至少在那个时代,作为大清皇帝的子民,第一可以信仰孔子,如果不行的话,还有佛祖、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再不行,还可以崇拜满清的皇帝,所谓天地君亲师,作为延续下来的香火尚未消散的天的儿子,其实也是国民信仰的一部分。

       

进入民国,孙中山先生一帮人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并因此陆续放开了妇女的裹脚,男人剪了辫子,断了公众对皇权的一点幻想。但是此时的国民,在思想深处仍然保留较多原来信仰的遗存。似乎可以这么说:后来思想界的种种反复,都与此有关。

   五四运动以后,西风逐渐压倒东风,对科学和民主的追求成为思想界的主流。但是,由于决定社会走向的社会基础没有改变,因而宪政无法具体实施。所以在民国后的很长时期里,实际统治中国的乃是一群政客和军阀,科学、民主成为一种憧憬而非实在的建筑物。很不幸地,在此后数十年间,在思想发生催化和转变的几十年过程中先是爆发了内战,然后是抗战,再然后是内战。

  新中国建立以后,思想被高度统一。但是激进的措施毕竟无助于经济的建设,革命的非常时期所造就的非常手段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先是"反右",然后是自然灾害,再后来是"文革",一直到后来的拨乱反正。

  这其中,"文革"时期,在极端口号的鼓动下,社会忽左忽右,打、砸、抢手段统统派上用场,无所不用其极,社会发展基本停滞。这个时候,国人经历了"破四旧、立四新"、"批林、批孔"以及"上山下乡"等运动,原有的伦理观念一下子荡然无存。好的、坏的,统统到爪哇国去了。

  "文革"打乱了公众的思维,破坏了原有的社会生态。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文革"结束以后,由于当时思想界仍处于"文革"的后期影响之中,中国知识界难以对"文革"时期的种种错误进行反思和纠正,以至于我们民族丧失了最宝贵的反省机会。

   当今中国,公众为什么缺乏信仰?这其实与信仰本身能否取得公众的信任有关。不能取信于民,说得天花乱坠,老百姓打死也不相信。近百年来,中国经历了种种思潮,但是多数是短命的。民主和科学固然是美好的,但是中国实行宪政的道路一直遥遥无期。民主和科学并没有从心底里把老百姓呼唤起来,由于民族的惰性和小农意识的作怪,绝大多数国人不是刀压到脖子上,是不会主动起来追求民主和宪政的。换句话说,老百姓本身没有从宪政身上得到好处,这个科学和民主的东西没有办法取信于民,那么关于民主和科学的信仰从何而来?!

  当今中国,公众为什么缺乏信仰?个人感觉,具体地说,与两个问题有关。

  其一,近百年来,国人经历的东西太多了,被打倒的东西太多了。先是满清皇帝,然后是儒教和文言文,再后来是繁体字,接着是孔子个人,再接着就是所有的传统文化了。这其中当然也有不同的的,比如对秦始皇这个暴君的平反和崇拜,对法家的颂扬;再比如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整个社会的拜金热潮。——综观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何其不幸,经历了从巅峰到低谷、到空中再到地上的过程。整个民族都懵了,思想界都懵了,又何况普通民众?

  其二,是打倒的太多,洗脚水和孩子都泼出去了,而本该树立起来的没有被树立起来。俗话说:不破不立。但是,由于该破的破了,不该破的也破了;能破的破了,不能破的也破了,最终必然导致标准的丧失。原本应该树立起来的科学、民主和自由观念,五四以后,由于抗战和内战的原因,所以没有能够实现。新中国建国以后,经济上和思想上的冒进主义、"文革"和"反右"的摧毁手段,使得当代社会已经难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同时又能够被公众所认可的社会伦理体系了。

  然而,大道昭彰。古代如此,当代亦如此;国外如此,国内亦如此。可以断言,经历了当前的思想碰撞之后,一套新的社会伦理观念必然形成,中国的真正变化自然将从彼时开始。

  近代甚至是当代国人,也有所崇拜。其一是金钱,其二是强权。由于城头变幻大王旗,所以国人只信强权、不信主义。由于经历长期的贫困与饥饿,国人贪图实惠,为小利而动者,不乏其人。但是对金钱的崇拜,估计可以在整个社会拥有并积累一定财富以后逐步解决;至于对强权的崇拜,则恐怕得在社会长久稳定之后,科学、自由与民主的观念深植于民众内心深处之后才可以解决了。而这需要假以更长的时日。

  毕竟,社会伦理的重建需要更长的时间。 原始出处: 凯迪社区 




[此贴被利州陈醋于2006-5-27 8:43:30编辑过]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