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 小说 《爱,别说对不起》

  • 日日馨
楼主回复
  • 阅读:1395
  • 回复:9
  • 发表于:2011/8/18 16:46:19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爱,别说对不起
 
说到立龙山,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
立龙山是一个有神灵的地方,立龙山是一个有着千年松柏飘动的地方。有神灵,当然就有庙宇了,一有庙宇,立龙山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就一下子成了人们大小节日的聚会地方。
生活也许就是这样过起来的,日子也许就是这样向前走的。
立龙山下的村庄,如今也已有了上百户人家了,可是,这上百户人家,都不是生在立龙山下,都是从外地赶来的。有的说是从闯关东来的,有的说是逃荒来的,有的还说是要饭来的,反正,这个村庄,姓氏很杂,但人们过起的日子,如今看来,还是很幸福的,很和谐的。过去发生的那些事,有的人记住了,有的人早就忘掉了,记住的也让儿女们搅得都成了现代派,忘掉的也没有几个人能捡起来。
立龙山真是很有气派的,难怪它能把这百户人家收在它的脚下。立龙山的名字,有好多人不知道它的来历,现代人也根本不想知道它的来历。立龙山,一山雄立,立在村庄的东南方向,北面的脚下是一条清澈的河水,整个山的后背是那茂盛盛的松柏,苍苍有劲,苍苍飘动。是多少代人种在这里的,又有多少代人把它看护起来,松柏的大气,松柏的庄严,让立龙山下的这个村庄有了一段生活的故事,也有了一个时期的大发展。
都说,人依山而居,是要找到山的灵气的,也许这百户人家在此生存,就是找到了立龙山的灵气。所以,依山而建的房屋,都有一种膜拜立龙山之状,早晨东边的太阳一升起来,家家的房上就是阳光一片,就是亮亮闪闪。于是,朱泰就出了一个新法子,他把房子的前边修出了一个大平台,用山上的青石砌出一个光滑滑的大平面,门前那棵大榆树,春光榆钱飘动,落在石板地面上,他一扫帚就扫的干干净净,然后,村里人就坐在大榆树下,开始家长里短的热闹。朱泰,是哪个祖先的后代,怎么来这里的,他不知道了,因为,祖上什么遗物也没留下,他爹没死的时候,就想照一张相,留下来给晚辈人看,可是,就是阴差阳错没有照成。父亲没留下相片,就更觉得对不起祖宗了。但朱泰,很有心劲,也许他做了一生农民的儿子,他就养育了一种厚德之心。
                                                               (一)
朱泰在立龙山下,是有种地本事的。改革开放了,土地承包了,日子比生产队时要好多了,朱泰就计划着,要让大儿子天明去学习技术,他虽然都取了妻生了子,这往后的日子长着呢,人,一辈子总得有一手自己拿手的活。大女儿如今在村里是果树技术员,很不错,大家也很器重,这个小儿啊!还得让他好好读书,好好有出息,将来让立龙山的人也看看,朱泰不是死种地的人,不是没有心计的人,也不是不会教育儿女的人。
朱泰没有文化,因为那个年代生,那个年代长,更多的人都如此,哪像现在,轰轰烈烈的开始让人读书了。一想到读书,他就想起从前的事,那是可以在小学读完书的,却因为折一个树枝而被开除。于是,安国民就想着法子调理他,人,在一个山村要是成了众人的笑料或玩偶,肯定就有故事,安国民生来就偷奸取巧,干活从来不出苦力,他总是找俏步,总是找便宜。为此,文革之时,他经常上街被人批斗,但他不知为什么,每次都虚心接受。然后,批斗下来,还没有到家,又犯了错误。
队长家有一条狗,是黑地白花,安国民在街上逛,路过队长家的门口,那狗就冲他汪汪了几声,还想上前咬上他一口,民兵连长用镰刀把打了回去。以后,每次安国民路过队长家的门口,那狗都咬他,狗都认识到安国民是一个坏人了,于是,一到朱泰家门前聚会的人就嚷嚷:
“安国民,没他妈人性了,连狗都咬他了。”
“安国民就是缺根弦,也不看看这是啥时候”
“啥时候?安国民他知道,就是心犯邪。”
“这游街好玩啊,咱们这里也没有几个有历史问题的,就是有,祖宗都认不清了,找谁算帐。”
“别一天到晚挑刺,安国民就太狡猾,你看朱泰也干事,他怎么不挨斗啊”。
一说到朱泰,朱泰就不愿意了。大家也都知道他和安国民有隔膜。原因就是,朱泰在76年当队长的时候,出去开会,安国民当会计,背着朱泰卖掉了一车谷子,钱花没了,朱泰都不知道,后来小队散了伙,朱泰才知道。从此,一有事情说到安国民,朱泰就很生气,就觉得安国民心计太重,不可信任。村里人也觉得,为什么不给大家分了,让你安国民一个人得了。但事情已经过去了,人们只能在心里记恨,如果还在从前,如果很早知道此事,那立龙山下的人们会斗死安国民的,但恰恰谁都不知道,这就是安国民做事的精明,别人比得了吗?
比不了,就不和他来往。但不来往又不行,安国民真是脑瓜灵活的人,有点小心计,但也没坑过村里任何人,如今,也算村里的一个人物了。
安国民站在东山坡上,他那形象在早晨的阳光映衬下,清晰地显现出来。五十多岁了,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是身子骨还是那么结实,个头一米七五,在山乡也算是高个了。他那双眼睛从来也没揉过沙子,别看一个黑痣在眼皮下长到现在,一直让他右眼的光芒有瑕疵,但两只眼睛却合作的那么好。安国民要细看东西,那眼球就将黑痣挤到眼皮底下去,大大的眼球滚上来,一看一个准,一看一定音。有时他该说,有时他就不说。让你大家爱咋想就咋想。他看完了,拍拍腿走了。所以,人称安国民是用眼睛看事的人。
朱泰本分,就看那长相,也不是奸猾的样。但也不能完全看长相,也得看心计。朱泰少言寡语,活计不差。
朱泰因为种地把日子过起来,安国民不但种地还要养蜂,还要养牛,还养出了一个配种的马。他就想,朱泰都能让他的小儿子去乡里读书,我要让自己的三丫头去县城读书,看看谁的能力强,能量大。
立龙山自从文革之后的一次创新之后,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然一变,人的精神也就变了。立龙山,地处两县交界处,这山的神奇就在于在两县的交界处有两座寺庙,一座是北庙,那属于利洲县;一座是南庙,那属于昌美县。两寺庙在一山,两寺庙又牵手相连。在过去的日子,十里八村的人,都到这来上香,许愿,找福音,解大难。于是,也曾发生过好多悲惨的事件。两县的政府,也因两寺庙的利益而交涉多次。但立龙山下的人们,从来没有这个界限之念,从来都把两寺庙认做是自己的保家仙,所以,每到庙会,都一起上香一起朝拜。
立龙山有了现代派的风范了,它低首看着凌河水,身上背着翠绿松柏,那盛大宏壮的气魄,打远处一来,就看得清清楚楚了。由传说的小庙变成了旅游的圣地,这是立龙山人从来不敢想的事情,如今真的在眼前出现了,真的给这里人带来了效益,尤其是安国民,他可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安国民养蜂了,小队刚解散,他就干起来了。有人观望,有人指点,说,这形势就不能变了吗?形势就是不能变了,安国民比谁都看得透。他第一个把蜂箱放在立龙山上的荆条林里,他第一个抢先占上了这一片美丽的山林。
立龙山是不是一条龙,没有几个人知道,就只是听说过去的一个风水先生从这里路过,他指点立龙山说:“这是辽西一条龙,头在东南,尾在西北,但头的下颏处被一条河水截了,嘴还没有喝着水呢,就这样扬起头来,所以这龙呼风唤雨的时候不多”。也许真是这样,这里旱的年份多,雨顺的年份少。但不管怎样,每年春光一来,那满山遍野的荆条花是要开的,那密密的槐树林的槐花是要飘荡的。
一个村庄,有一山,有一水,也就足够了,还想分到自然的一些什么呢?立龙山在过去的日子,一直很静的存在着,文革之前有盛大庙会,文革之中,销声匿迹。这文革之后,又开始有了新的精神。荆花一开,蜂儿涌来,一坡一坡舞动蜂儿的脚步,一坡一坡飘动着槐花香。
         (二)
安国民看到了立龙山上的经济效益,他看到了立龙山的发展。他想找一个能够合得来的人,研究一下立龙山的发展,但是,这是刚刚开展承包责任制,刚刚人们获得自由,谁还愿意往一起掺和呢。朱泰倒是一个人选,因为他做什么都有始有终,只要认准一个理了,他一定坚持下去。这要改变一种生活,改变一种日子,就得有朱泰的牛劲,但朱泰又不和安国民是一道,他俩一碰头,就有矛盾发生,一有矛盾发生,就让好多人不省心。
朱泰也看到了安国民的一切做法,朱泰就在心里合计,一直靠种这几十亩土地生活吗?他安国民的一切做法在过去是不务正业,是资本主义尾巴。如今没人说了,没人指点了,好象一个劲的提倡了。
朱泰看了一段日子,安国民一家都轰轰烈烈地干着呢,朱泰就和妻子说:
“这立龙山可是一片好山,现在村里,就安国民在山上有动静,别人还没有想开呢,我看,咱家也干点副业,养几只羊什么的。”
朱泰一说,他的妻子就立马回答:“你早该有这个想法了,安国民都快要买车了,咱家小院挺敞亮,其实钱没有多少,将来儿子俞明去县城读书,上大学那得花多少钱啊,赶紧行动吧!”
有妻子的话,朱泰也还是想,这种了大半辈子地了,无论种高梁玉米,无论种谷子黄豆,他朱泰,在这十里八村都是一流的,尤其是那小红梁,在辽西这个地方,也就只有他朱泰让小红梁在每个秋天中闪闪的飘动在山坡上,天有雨也好,天旱也罢,那小红梁就在立龙山的东坡地上一片彤红,是艺术舞蹈家的一条彩带,是文人作家的一排又一排诗行,真有气派,也真有股农民日子勃旺的大气。
一个人,让自己的脚下土地,能够有如诗一样的意美图画飘动,能让土地如自己孩子一样任着性子发展,是放开的,又是有序的,是洒脱的,又是规距的,这里也只有朱泰能做到了,做到了又能怎样,不也还是一个种地的吗?
安国民把村里人的眼光吸住了,这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想干点什么,都没有人指手画脚,安国民在这春光走过,接应初夏的日子,把他那二十箱蜂子,又整整齐齐的放在了立龙山的东坡上,荆条已经开花,满山的荆条花,在初夏的微风中飘出一阵又阵的清香。
现在的山很静,孩子们都读书去,过去可不是这个样子,过去每到初夏时节,一群群孩子,满山遍野的跑,不挖药材就挖野菜,反正,立龙山没有一天是清静的。
读书,让人们看到希望,唯有读书,才能让一个村子有了希望,才能让一个家庭有福气。很长一段时间立龙山不出读书人,现在,一切正常,一切都充满了朝气。
安国民不怕别人坏了他的蜂箱了,因为他知道,再也没有人敢让他上街游行了,这是搞活经济的一个样板,说不定哪一天,上级还要学习学习他。安国民的前卫思想,就这样在立龙山下一点一点的铺开了。他放好蜂箱,就下山,去牵那配种的儿马,左手握着镰刀,右手拿着一顶用秫秸编成的草帽,抬头看看太阳,太阳在立龙山的头顶上热热烈烈的照下来。他把头一低,一眼就看见朱泰也上山来了,他想:朱泰来干什么?一定是看山坡的地形,这回是开荒种地吗?手里什么也没拿,不是,一定他也有想法了。
安国民判断的真对,朱泰这一次主动与安国民打了招呼:
“国民,把蜂箱放好了,还干啥去?”
“老哥,你也上山看看?”
“我,我是找一块地,现在还有别人没占上的,我想……”
“西坡有一块,能种玉米,你去开吧。”
安国民给朱泰指了另一条路,但朱泰愣那了。
“我不去西坡,那离家远,不好侍弄,你没听说,丑妻近地家中宝吗。”
“听过,那刚多远啊?也就二三里地的距离。”
“我在东坡看看再说。”
朱泰这个“再说”,让安国民一下子明白,一个老实巴交,忠厚为人的家伙,也要不守本份,也要搞点新东西,但他能撵上我吗?
乡村人过日子都好较这个劲,一较劲日子过得就有奔头,一较劲就会发生好多故事。
安国民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就不想让别人掺和进来,反正当初跟朱泰等人商量想要干点什么,他们一直反对,还说我要把他们非带进牢房不可。现在明白了,现在都想动,都想抢立龙山上的这片好风景,我得先占上再说。
中午,村里的一些人,又都到朱泰家门前的石板大平台上聊天了,大榆树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小风一吹,人们凉爽得很。真有一种世外风光秀,人间幸福长的感觉。
安国民冲着这一群人说:
“当初分地的时候别人都找好地去种了,山坡没有一个人想要,我当时受气,说在小队时就不好好种地,好地给我也白搭。现在,我有了一坡山,有人也想上去搅和,告诉大家,我可不让啊!”
一群人听了这话,有点摸不着头。
“谁上山坡搅和了?”
“我可没有,我种那片地都忙不过来呢。”
“不过安国民的山坡一放蜂真有气派啊!
“那当初你也没要啊!
“当初我要知道蜂蜜卖钱,我就躺在山坡上了。”
“别说那无赖的话,人家一有点变化,就眼红,怎么还改不了文革的毛病啊。”
“别吵吵了,我上过立龙山的东坡,我看过,看看还不行吗?”。
朱泰,在屋里出来了,手里卷着一根旱烟,一条白色的胯兰背心,后背已经让柴草划了一个大窟窿了,朱泰一边卷烟,一边往人群里走,这话音也就落在大家的耳骨里。   
王财听到朱泰的话音,就立刻嚷了起来。
“朱泰,你不是一心一意种地吗,怎么?也不想种了,你也学安国民,安国民跟你是一路吗?”
这一连串的问,让朱泰还一时无法回答,正在朱泰往地下石头上坐,又准备回话时,杨旺找出了一句:
“人家朱泰就是上山看看,也没碍着你啥事啊,你急什么,真他妈的小抠种。”
杨旺的后半句尽管声音小了许多,但是,王财还是听到了。王财三步两步地就冲杨旺过来,攥紧拳头,就要打杨旺,随口骂道:
“小抠,我也没让自己的老婆跟别人跑了。”
这可是让人最心痛的一句话了,杨旺的老婆是跑了,但村里人谁也没指着他鼻尖这样骂过,今天,王财可把事挑明了,那大家也就都敞亮了,一敞亮了,人就敢上前叫阵了。
朱泰,忠厚,本分,不惹事,也没有那么多事,就是在过日子上不愿让安国民落下,这也是常理,农村人不这样,那还叫生活?
一说,杨旺的老婆跟别人跑了,这可是村里人的一大新闻,也是村里的一大丑事。
杨旺二十八岁才娶上一个老婆,老婆比他小八岁,这在乡村里是一个老夫少妻,做少妻倒也没有什么,那你就好好做吧,可是,她还走了。这下杨旺可就没辙了,那能怨得了谁呢,只能怨自己。自从分到几亩地之后,杨旺也不跟父母一起过了,也单独另过。于是,日子就两三口人吃饭,过起来还是很轻松的,这就让杨旺把喝酒的习惯又捡了起来。一日三餐,每餐必喝,在自家喝,有老婆梅子管,他不敢喝多,在外面,一有酒场,他必多无疑。然后,就村里村外地叫喊,不是拉尿在人家的屋门口,就是把尿洒在菜根上,为此,村里人,各个都看不上他,如果不喝酒,他还真人模狗样的,还真有点正义感。
梅子嫁给杨旺的时候,人家娘家是有条件的,一是不能受气,二是不能被他打骂。有了这个条件,再加上,杨旺家里有八间房子,一片树林,所以,一个穷家的丫头嫁给他了。
正月十五,又是立龙山的庙会了,人们都往庙上赶,南庙与北庙,两座庙的人流,如潮如涌,梅子经常在家烧香,经常去庙上看景,不知道自己的命运 ,怎么就这样落在了一个比她大八岁的人手里。梅子读了五年书,但心可不是这五年水平,心啊,是要到外面闯一闯,干点有动静的大事。
杨旺的习惯让她无法容忍了,不能容忍又不好意思离婚,女儿也八岁了,那就一走了之,过几年再看,再说。十五的庙会,香火很旺,人山人海。梅子来得晚了点,上山已经无法上去了,沿山去寺庙的小路被人挤得风烟不透了。每个人胸前都抱几束香,或举几束花,各个都精神十足地往上挤。
梅子不想再往前挤了,她知道一旦上去,就很难下来,那就跟一群人进大殿吧。梅子抬头看着的佛祖,各位佛祖都在自己的应有位置上端坐着,各个慈眉善目,各个喜庆欢颜。法师在它的脚下,在一条长长的木柜前头,头剔得油光发亮,脸蛋粉红嫩嫩,有点像唐僧。梅子一看就心醉了,真是一位可爱的小男。法师地道的东北话,一出口就响亮有声,就清晰入耳。
一群朝拜的人,见到佛祖,当然第一次要做的就是跪下,这时不管是高官,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是少男,还是少女,不管贫者,还是富者,在佛祖面前都得跪下。人们一跪,身子就都要往后涌,这一涌,梅子又一向前,一下子就跪在了法师的眼皮底下。这一跪,梅子就把小法师看得一清二楚了。这法师,根本就不是什么真正的法师,这是庙堂人多了,人手不够,临时顾来的。看来,法师都能冒充,什么东西还不能冒充呢?
人们在佛祖面前都跪下了,那个光头法师不知在这里干了多久,左手敲打着罄,右手在空中划了着,高声叫喊:
“跪下,跪下,佛祖不保不跪之人,佛祖不保不供奉者,把钱掏出来,举过头顶,双手举起,才是诚心,举得越高,诚心越实。”
梅子听了这话,顺手在兜里找钱,可是,兜里没钱,她又左翻右翻,终于,在自己脚上的袜筒里抠出两块钱,她看别人举过头顶都是十块,五块,根本就没有两块的,梅子脸一下就红了,红有什么办法呢?小法师又喊了,声音更大,在大殿里传出的回音,有撼天震地的气势。这佛祖真的一分也不能少要吗?人间的钱,它也要占上了。
梅子用眼挑了一下法师,法师也用目光扫了她一下,就这一瞬,梅子像触了电,法师像又一次开了光。两个人的眼神死死地对上了,小法师敲磬的锤在半空说什么也不落了。众人盯了一会锤,这时才发现,法师已经把目光盯在梅子那了,大家齐声喊了一声:“法师,喊拜啊!”
小法师转过神来,把罄又一次敲响。大家把钱放在前边的柜子里,然后,一个个退出去,再到别的地方跪拜。梅子有一种感觉,嫁给杨旺从来就没有心动过,虽然,也上炕,也睡觉,也生女儿了,但就是没有那种激动的感觉。
今天,真的是佛祖让我有另外的情感了吧!小法师也是如此,两眼直瞪瞪地看着梅子退出去。但他又不能离开,因为,今天是收钱的日子。
几天过后,庙上清静了,梅子就打听,那小法师还在不在,有人说,庙上根本就没有那个小法师,那是临时从黑山村找来的临时工,怕当地人认出,就给他剔了光头,让他临时顶和尚用。
也许真的就与那个和尚有点缘份,三月三庙会的时候,梅子又去了庙,那个小法师又来了,但这一次,小法师的光头已经长出了头发,他也与众人一起进了大殿,他也和梅子一起跪在了佛祖的脚下。这一次庙上雇来的是一个南方汉子,声音娘声娘气,就像太监一样,喊着口令,但是大家也一样地把钱放在了柜子里。
梅子这回放的是五块钱,正要往柜里放时,那个小法师把她的手抓住了,往回一推,小法师往柜里仍了两个五块的,随之就说:
“你不用了,有诚心就行,我给你交了。”
“那不行,真诚是我自己的才行。”
“不对,钱都大家花了,这真诚还不一样吗?”
“我不认识你,不能这样”。
“在佛祖面前,你我都一样,我们都是佛祖的儿女。”
“那这五块钱给你。”
“不用,我们有一颗真诚的心了,不用了。”
“那你叫什么,能告诉我吗?”
“我叫周达,是黑山人,做生意的,还没有娶媳妇呢。”
梅子这一问,他答的还挺全,什么都说了,别看梅子书读的少,在立龙山下的村子里她可是一个精明的女子,是一个有心眼的女人。
随之,梅子又问:
“做什么生意,能告诉我吗?”
“做松蘑生意,往北京,广州倒。”
“那好啊,我们这里就有很多,我家也有,你要吗?”
“你家也有,我不信,从前我怎么没收过你的。”
“那是没见到你,都给别人了,今后给你留着,你看中不?”
“那好,以后也收你家的。”
一阵对话彼此了解了,周达一到夏天和秋天就来收松蘑,一次一次与梅子见面,一次一次地与梅子唠家常,终于,就在八月二十八那天晚上,梅子跑了,说跑了不好听,说去做买卖了,才是对村里人的最好交待。
就这样梅子已经出去四年了,一点消息也没有。女儿都上小学三年级了,梅子做买卖的钱也一分没有寄回来。
有人一扯这话,杨旺就立马没电了,只是强词夺理地说:
“咱老婆回来的时候就开轿车了,别他妈的看不上我”。
“谁看不上你了,脚上的泡不都是你自己走的吗?”王财没好气地顶了杨旺一句。
朱泰,见两个人都打嘴架了,坐在石头上,一口一口地吸烟。立龙山人的日子怎么这么不好过,一有点事就闹起来, 一有点事就都起哄。梅子是跑了,那也不能用她做话把吧!
安国民,一心过自己的小日子了。王财与杨旺都是吵了吧唧的种,难怪安国民不愿意跟他们对话。但是,朱泰上一趟山,人们可都有了心眼了,这村里人,不做事的时候,谁都不做,要是做了,肯定一窝蜂的上来。
立龙山的东坡是没地了,安国民买下了,当初分给谁的时候,都没人要,现在,看那荆条花开得多旺,刺槐树长的多茂,一片山长百草木成林的景象了。

 

  
  • 女飞车
  • 发表于:2011/8/18 21:51:07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首席欣赏。这是一篇充满泥土气息的小说,人物鲜明形象,语言幽默含蓄。写出了改革开放后农民的内心各种活思想,立龙山的变化,人们认识逐步提高,认识到读书的重要,也反映了农村的婚姻也很现实化了。大家手笔,非常欣赏。
(0)
(0)
  
  • 抱月天骄
  • 发表于:2011/8/18 23:40:22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老弟终于上线了。欢迎!期待下文。

(0)
(0)
  
  • 云中飞龙
  • 发表于:2011/8/19 6:09:38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欣赏!
(0)
(0)
  
  • 凤山凌水
  • 发表于:2011/8/19 9:43:47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
(0)
(0)
  • 许舒颖
  • 发表于:2011/8/19 13:59:32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论坛终于来了写小说的高手,值得关注。欣赏。
(0)
(0)
  • 日日馨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8/20 17:51:37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朋友们对我的厚爱!人生岁月染秋色,天地日月道友情。这也许就是一种快乐!一种向往,一种释然,一种共勉!
(0)
(0)
  • 一粒微尘
  • 发表于:2011/8/24 8:22:56
  • 来自:辽宁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欢迎日日馨朋友加盟论坛。拿出你的好戏呀。
(0)
(0)
  • 日日馨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8/25 17:05:04
  • 来自:辽宁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为青春我们有过奋斗,为生活我们有过追求,为日子我们有过期盼,为这小说啊!就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对日子的一种认识。有大家的分享与祝福,我的不才之笔,就有了力量,有了勤奋。谢谢!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