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电台文学家园与年有关包景瑜专辑

  • 荷塘清韵
楼主回复
  • 阅读:2492
  • 回复:3
  • 发表于:2012/2/15 9:06:46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县二中文学家园68期



 “传播文学信息,提供发表园地,鉴赏名篇佳作,推出文学新人。”这里是喀左人民广播电台“文学家园”。这期的文学家园由我台与县第二中学合办。

县第二中学座落在喀左县城西端,是喀左县教育局直属初级中学,现有学生3200余人,45个教学班,教职工188人。学校历史悠久,办学规范、管理科学、校风优良。学校拥有辽西一流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是展现喀左县初级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窗口学校。

     县二中拥有一支名师荟萃、理念更新、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职工队伍。这支队伍相继获得过742项国家、省、市、县级荣誉。现任校长范家天曾荣获“喀左县十大杰出青年”、朝阳市“三育人管理先进个人”、朝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县二中秉承“人性化管理”、“团结、和谐、求实、创新”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抓教改,突出特色创品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系列科学举措使二中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考入重点高中人数一直保持全县招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全县初中遥遥领先。自92年以来,二中毕业生有21人考入清华、北大。同时,二中音、体、美特长生自98年以来共获得国际、国家、省级荣誉180余次。学校也相继获得“国家面向未来阅读工程示范学校”、“国家外语实验校”等国家、省、市、县级荣誉80余项。492字



听众朋友,欢迎您走进文学家园。我是主持人晓旭。当我们陶醉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时,那些经历困难年代曾经为年所困又为年而喜的人们自是别一番滋味在心头。就让我们跟随包景瑜的文章走进那时的年,去看看他们怎样写春联,怎样过大年:

写春联

包景瑜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每当临近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

春联家家贴,可不是家家都会写。记得在好多年里,老家的人们大都找村里的白先生写春联。白先生旧社会就在本村当私塾先生,解放后成为小学教师,六二年闹灾荒的时候,嫌工资低养活不了一家老小,辞职回乡当了一个半路出家的庄稼人。白先生写的春联究竟怎样,我没印象了,但是人家毕竟当过私塾先生,毛笔字的功底应该错不了的。

“文革”开始的时候,我三哥在当时的县蒙中读书,由于经常抄写大字报和临摹毛主席的诗词手迹,毛笔字的功夫迅速长进。那一年过年前,三哥买来红纸自己写了春联,贴在了我们家的门上。春联的内容基本都是毛主席的诗句,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等。三哥写的春联很快引来了乡亲们的关注和夸奖,第二年就有乡亲们拿着买好的红纸,请三哥给来写。打那以后的好多年里,找三哥写春联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在年前忙碌的日子里,不管自家咋忙,三哥都要挤出一整天的时间,再搭上几瓶墨汁,专门为乡亲们写春联。

三哥给乡亲们写春联的日子,是父母最高兴的日子。父母从小没有读过一天书,除了自己的名字,别的字一个不认得。特别是父亲年轻时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忙碌奔波,由于不识字,吃了不少的苦头。现在看到自己的儿子不但识字,还能为别人写春联,家里简直出了一个大秀才,心里那个美呀!那个自豪呀!母亲见到有人拿着一卷红纸走进院了,就急忙笑呵呵地迎出去让进屋里,又是端水,又是递烟,一直忙个不停。父亲手里端着一把旱烟袋,美滋滋地看着三哥写字,一边吧嗒,一边端详,那专注的劲头就好像他认识那字似的。

十多年后,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我考上了大学,成为全家的第一个大学生。但是我从父亲的眼里,竟然没看到他当年看三哥写春联那样的高兴和自豪。770字

 

过大年

包景瑜



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老家那大多数蒙古人家过年的日子很特别,过小年是腊月二十四,过大年是腊月二十九。我们村的老白家(也是蒙古族)更特别,腊月有三十,他们二十九过年,没三十他们二十八过年,总是在除夕的前一天。腊月二十九过年习俗的由来,据说跟王爷府有关,王爷三十过大年时,当地的蒙古人要到王府当差,于是只好提前一天过年。至于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由来,据说那是因为我们的先祖一直率部在外征战,直到腊月二十四才能回家祭火神。

蒙古人家早些年过小年吃啥,我不得而知。在我的小时候,我们家是要吃肉粥的,就是把瘦猪肉切成丁,在锅里炒熟,加葱花调料后做成小米粥。过大年也是蒙古人家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早先吃年夜饭要上全羊肉,后来变成将煮熟的猪后鞧方子肉,整块盛入盘中端上来,每人用一把蒙古刀切着吃。但我小的时候,由于家里困难失去了这个传统,家里只剩下一把长约七、八寸的蒙古刀。那顿一年中最重要宴席,主菜变成猪肉炖宽粉条,外加一个大菜——煮肉汤顿大萝卜片,主食则是高粱米干饭。家里的那把蒙古刀早已变得锈迹斑斑,派不上用场了。

即便这样简单的年夜饭,也是全家特别是我们小孩子期盼已久的事情。平时父亲在家里不做饭,可这一天他要亲自下厨露一手。一大早,父亲就把冻得硬邦邦的几块猪肉、猪板油拿出来化开,然后开始煮肉,炼荤油,做烧肉,炖大菜。哥哥们有的切菜、烧火,有的挑水、扫院,我和妹妹在院内时不时地放上两个从小挂鞭拆下来的小炮仗。那一天,屋里的小广播喇叭播送着欢快的音乐,屋外的灶膛里劈柴噼啪作响,大锅里泛着油花嗞嗞有声,全家一派喜气洋洋的忙碌景象。

 这个时候,母亲在认真地做着祭祖准备。她先是在柴堆里找来一大把响干的高粱挠子,放在窗前备用,然后把各种祭品一样一样地摆在一个帽盒子盖里。那纸钱可不是现在市面上卖的黄表纸,而是在供销社买来的黑褐色的食品包装纸。我把纸裁成八开大小,在邻家借来一种专门印纸钱的“凿子”,用木头榔头在一摞纸上砸出一排排外圆内方的铜钱印子。然后,我和妹妹把那纸钱沿对角一张一张的叠好,每十张一叠,捆扎好备用。

父亲的饭菜做好了,在放桌子吃饭之前,我家的祭祖仪式正式开始了。父亲亲自端着盛满祭品的帽盒子盖,率领母亲和我们哥几个来到大门外空旷的漫地上,吩咐我先用一根秫秸杆在地上画出一个直径大约七、八米大小的圆圈,叫做“院子”,“院子”不封口,画出一个一米多宽的通道,叫做“院门”。父母、哥哥一行人自“院门”进入“院子”内,把高粱挠和纸钱等堆放在院子中心处,一起面朝正西方向跪下。父亲先是恭恭敬敬地点燃一注香插在地上,把高粱挠塞在纸钱底下,划一根火柴把高粱挠点着,那堆纸钱迅速熊熊燃烧起来。接着他把肥肉片、糕点、豆包、水果、茶叶、旱烟等祭品,依次一样一样地抛上去,把一壶白酒也一盅一盅地洒上去。同时,他用蒙古话轻轻地说着祈祷语,祈求祖先保佑后辈平安、发旺。这时,我开始燃放炮仗,清脆的二踢脚在空中炸响。最后,父母在前,我们哥几个在后,排成两排,一起庄重地三叩首……

我的父亲平生不信鬼神,在我记忆里,家里也从来没有供过神像、佛龛,但是不管家里生活咋困难,对于祭祖的事却从来不含糊。在“文革”“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我们家过年时的祭祖仪式也没有中断,那时不敢去门前的大漫地,在屋后空地上也悄悄地举行。

那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家祭祖要面朝正西方向呢?为什么父亲祭祖的祈祷语要说蒙古语呢?为什么父亲对于祭祖仪式那么的虔诚和执着呢?如今想来,我的祖先蒙古喀喇沁部就来自正西方向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一带的大草原。几百年来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只能听懂后辈说的蒙古语。尽管父亲平时不穿蒙古袍,不说蒙古语了,但还是固执地保持着这个传统,这也许就是他对祖先的追思和对草原的眷恋,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祝福吧! 

过年是最让孩子们开心的事。接下来听听喀左育才辅导学校作文班的学生写的作文,听听孩子们怎样过年:

除夕夜

          喀左育才辅导学校作文班   马闻



除夕夜是春节的一个高潮。你想知道我们一家人是怎样度过的吗?那就请跟着我的镜头来看一下吧!

镜头一:吃饺子



“饺子熟了,快来吃呀!”刚看一会儿春晚,妈妈和婶婶她们就把饺子给煮熟了。我们全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开始吃饺子。妈妈说:“这饺子代表着吉祥如意,谁吃的最多,谁在咱家就最有福气。”听了这话我便狼吞虎咽地吃起饺子来。吃了一会儿我才想起来,这么吃怎么行呢?我还没给大家送祝福呢。就一一给大家送祝福“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寿比南山。”“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天天有个好心情。”“祝叔叔婶婶事业有成,万事如意。”“祝姑姑学习步步高升”他们也祝我“学习进步,越长越漂亮。”然后我们全家人共同举起手中的杯子碰在一起,奶奶发话了:“祝我们全家在新的一年里都福气满满的。”我们一家人就这样其乐融融地吃完了饺子。

镜头二:放鞭炮



刚吃完饺子,外面就已经陆陆续续地传来鞭炮声了。炸响的炮仗在天空中像一个个小星星,可是这星星只眨巴一下眼睛,就飞到九霄云外去玩了。这只是一家放的鞭炮,整个小区乃至全城就不是这样了,是满天的星星,它们把蓝色的天空装扮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同时又演奏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爸爸和叔叔也去放了,他们先把鞭炮放在地上,然后点着,霎时间,就听见“嘣”的一声,我们家的鞭炮随着“大部队”飞上了天空,也变成了天空中的星星,真壮观呀!

镜头三:压岁钱



观看完鞭炮以后,爸爸妈妈就给爷爷奶奶拜年。我也赶紧凑过去,给长辈们拜年。再一次祝福爷爷奶奶健康长寿,长辈们把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红包送给了我,同时也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了我。我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啊!这些压岁钱可以归我自己支配,我不但可以买到很多的“精神食粮”,还可以捐赠给灾区的小朋友们和有困难的人。

怎么样,我们家除夕夜的镜头很精彩吧!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家除夕夜的镜头会越来越精彩。816

听众朋友,这期的文学家园就为您安排了这些内容,主持人晓旭、编辑赵淑清感谢您的收听,下次节目再会!

2012-2-13周一

 

4150
  
  • 铁朔
  • 发表于:2012/2/17 11:06:01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有年味,有民族特色,精彩。
(0)
(0)
  
  • 凌水飞歌
  • 发表于:2012/3/5 9:10:49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很有味道的传统的年文化!
(0)
(0)
宁静致远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