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之三 贴近农民,感受真情

  • 一凡
楼主回复
  • 阅读:2474
  • 回复:10
  • 发表于:2012/4/14 21:14:24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贴近农民,感受真情
      现在回想起下乡插队的那些岁月,印象最深,常让我回味不已的并不是吃的那些苦,受的那些累,而是和农民朝夕相处结下的深情厚谊,是从老一辈对我们的言传身教中体会到的那份善良和真情。我们下乡之后,当地农民对我们的关心关照随处可见。

  我们女同学刚开始住在青年点路对面高大娘家,高大娘家是当时村里最富裕的人家,高大娘人极善良,拿我们当自己的孩子,每天都把炕给我们烧得热乎乎的,还经常给我们些花生、瓜籽、桔子之类的东西吃,后来大娘的儿子娶媳妇用房子,我们女同学就搬到离青年点大约四五里的村另一头,一个单身女人的对面屋。可是大娘依旧关注着我们,经常让他儿子给我们送些时令水果、日用品等东西。

 在康平我们插队青年吃完晚饭后就喜欢爬到房顶上拿大喇叭广播毛主席语录,例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各地农村的同志,要欢迎他们去。等等。后来我发现我们只要一广播,就有个社员站在房子跟前听,我问他:你喜欢听我们广播吧?没想到他说:你拉倒吧,啥喜欢不喜欢的,队长叫我看着你们,怕你们从房上掉下来。我当时心里一热,多好的农民啊!

  我们插队时正是一个人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记得就是那时我在一个农民老爷爷那里学会了坚持,懂得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道理。那是刚刚下乡到康平不久,我到队部里拿东西时看见高爷爷在编墩子,就是那种用苞米皮一圈一圈的编起来,用来坐着的那种。我那时是下到农村之后见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学学,什么都想试试,我还学过赶马车和开拖拉机呢。当看到高爷爷编墩子时就想学学,高爷爷看出我的心思,就笑眯眯的问:想学吗?我立马说:想啊!高爷爷大概是看出我这个人平时蹦蹦哒哒的没个稳当劲儿,就说:我可以教你,但是有个条件――那就是我教会你之后,你必须坐在这里编完一个才行。我说:没问题!其实这个活学起来并不难,只是真正坐在那里没完没了的一圈一圈的编起来,一会就腻味了。我想扔下不编了,可是一看到高爷爷那意味深长的目光,就咬咬牙,暗暗对自己说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就这样,我一边默念着坚持,一边坚持着一圈一圈编下去。真怪!最难受、难耐的那种感觉就那么一阵,只要你坚持一下,那种感觉就没有了。当我编完一个墩子时,高爷爷拍拍我的脑袋,高兴的说:你这孩子,还行!我当时那个高兴啊!并不仅是学会了编墩子,更重要的是第一次体会到了坚持下去就是胜利的真理!体会到了老一辈人对我们青年一代的爱护。我到现在都感谢高爷爷,是他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教会了我怎样做事,纠正了我有始无终的毛病。

  七〇年,我告别了和我朝夕相处的同学、战友,告别了和我结下深情厚谊的康平父老乡亲,转到了喀左,和我走五七道路的父母归到了一起,使我下决心回到父母身边的并不是文件的要求,也不是亲情的吸引。这动力一方面来自喀左相对康平来说很贫穷,当时我们奉行的原则是:哪里需要到那里去,那里艰苦哪安家。这一点在今天的年轻人可能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还有一方面是来自喀左一位素不相识的蒙古族老妈妈的呼唤。因为开始我并不愿意来喀左,我父亲就说:你不愿意来可以,但是我希望你来看看,总可以吧?于是在七〇年初我来喀左考察,我记得当时我在大城子随便吃了点东西,在邮局看了一下墙上的挂钟:十二点整!我就徒步出发了。路过老爷庙时,看见一位坐在自家大门口的装束十分奇特的老妈妈,头上发髻高挽,别着一只银质的簪子,身穿一件长袍,后来得知这是典型的蒙古族老年妇女的装扮,当我走进老妈妈身边时,老妈妈主动招呼我:丫头哇,走这么远的路渴了吧,来家喝口米汤吧。太好了!我当时真是又累又渴,我乐颠颠儿的跟着老妈妈进了屋,老妈妈掀开锅台后盖着盖帘的黑瓦盆,给我舀出一大碗浓浓的高粱米汤,真好喝啊!我到现在都坚持认为最甜的米汤就是高粱米的米汤了!我咕嘟咕嘟喝完一碗米汤一抬头,正碰上老妈妈那慈祥疼爱的目光,我的心一热,眼里立刻就潮湿了,我来喀左的决心就是从那一刻下定了。我问老妈妈怎知我是远道而来的?老妈妈心疼的说:你自己看看你的裤腿子,都上来一半的土了。当得知我要去的地方时,她又告诉了我一条翻山走的近路。我到家时已经是掌灯时分了,没想到我家聚集了一大群在等着看我的人,他们七嘴八舌劝我:快上喀左来吧,别回去了。我说:是,不回去了!事实上我真的没敢回去,因为我无法面对和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们,父老乡亲们告别的场面,我的行李和关系都是后来同学们帮我寄过来的。

 贫下中农的感情是朴素而真挚的,这种真情一直温暖着我,感染着我,是我以后善待他人的原动力。
            
岁月不饶人,一转眼四十多过去了,我们这些当年的小青年都成了半大老头、老太太。上山下乡运动四十周年时,我特地赶回沈阳和同学聚会,有许多同学也是这几十年第一次重逢!我们同学相约一起回到康平县下乡插队的地方探望,几十年不见,变化太大了。县城已由原来的只有一条裤裆街的小县城,变成了山上风车转动,山下马路纵横,商场住宅高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就连原来城西的大水泡子――“西泡子都建成了生态旅游景点卧龙湖,青年点的旧址已被新房所代替,我们插队的黑鸦屯大队早已更名为文华村了,村委会的干部也是一代新人了。最让人感动的是高大娘的儿子竟能准确无误的叫出我们每个人的名字,还有一个老者指着我说:你是小熊儿(我中学时的绰号),你最淘气了!可是我竟然叫不出他的名字,真是惭愧啊!坐在老乡的热炕头上,喝着亲人递过来的热茶,心里有说不出的温暖。回想起上山下乡的那段经历,同学们感慨万分,都深有感触的说: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啊!望着久别重逢的同学和乡亲们,我深有感慨:
      别时满目芳华,再见已生白发,往事怎堪再回首,个中酸甜苦辣。
      当年英姿勃发,创业辗转天涯,今朝相聚需共勉,再写夕阳如画!
[此贴被一凡于2012-4-14 21:18:20编辑过]
云水无拘束,江天任去留
  
  • 草原211
  • 发表于:2012/4/28 9:39:36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当年英姿勃发,创业辗转天涯,今朝相聚需共勉,再写夕阳如画!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