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对联的发展

  • 王刚
楼主回复
  • 阅读:2297
  • 回复:8
  • 发表于:2007/3/15 20:57:51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关于对联的起源和发展,目前在楹联界尚无统一的定论。人们往往有“先入为主”的习惯,相信先听到、先看到的,反驳后听到、后看到的。所以,这里所介绍的有关对联的起源(在第三课里已讲)和发展的说法仅供读者参考。 
对联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推广阶段。对联在唐朝产生后,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如唐朝颜真卿与陆羽等人游山即兴作联: 

竹山招隐处; 
潘子读书堂。 (颜真卿) 

万卷皆成帙; 
千竿不作行。 (陆羽) 

宋代苏东坡、黄山谷答对联: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苏东坡出句)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黄山谷对句) 

元代赵孟頫题扬州迎月楼联: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在这期间,对联发展已趋向成熟阶段。它不但保持了从律诗中带来的艺术特点,吸收了词曲语言变化的优点,还突破了律诗五言、七言字数限制,出现了长句对联。对联的种类如挽联、寿联、题赠联、名胜联、谐趣联、灯联等已相继地出现了。 

二、鼎盛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指明清两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对联天子”,这虽然是后人的评论,但足见他与对联的渊源。他赠功臣徐达: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他赠一阉猪户: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大学士解缙可称为撰联奇才,他作的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为世所传诵。开国皇帝如此钟爱对联,至于平民百姓就可想而知了。到了清朝,从帝王的皇宫到普通百姓的农家院,无不张贴对联。大学士纪昀可称为清代对联大家,他与梁章钜、车万育、孙髯等在对联方面的成就对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期间,对联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达到了普及化,而且达到了鼎盛时期,对联书籍和对联作家不断出现。对联成了清朝的文学代表,与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一样,并存流传于世。 

三、延续阶段。任何事物达到鼎盛后必然要衰落。清代以后的对联仅仅是繁盛时期的延续。孙中山先生一生撰联不少,如他挽蔡锷、黄兴的对联: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毛泽东主席长于诗词,也撰对联,如对夏默庵的出句联: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出句) 
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对句) 
“文革”期间,对联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使一些“正宗”的对联知识趋于消亡,被 
一些口号和吉利话代替了。 

四、振兴阶段。“文革”结束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联的发展从低谷走向了振兴。1984年11月5日,中国楹联学会在北京成立,它标志着对联的创作与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对联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现在全国各级对联组织已达230多个。《中国楹联报》、《辽宁楹联》报、《对联·民间对联故事》、《黑龙江联坛》、《北京楹联》、《津沽联讯》、《中国联墨》等全国发行的报刊杂志不断涌现,仅《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辞典》中收录的就达157份。各种对联专著从谷向阳主编的570万字的《中国对联大典》到一般对联作者的油印小册子不断问世。从中联会到个人举办的征联大赛不断推出。“楹联之市”、“楹联之县”、“楹联之乡”、“楹联之村”、“楹联之街”“楹联之校”、“楹联之家”……不断涌现;新时代的楹联艺术家也正在大批地产生,仅《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辞典》中收录的楹联家就达2270人,至于民间尚未登记的楹联家更是数不胜数。网上对联论坛多多:夜雨无声、联都、月光、16群下、秋燕南回、唐诗宋词、北国网、中国古典、桃园深处、书页、网路先锋等等;网络联坛高手更是如云,恕不一一列名。可以这样概括当前楹联界:前程锦绣,盛况空前,人才辈出,影响巨大。 

——可参考〈中国楹联史〉(傅小松著,364页)

 

 

——转自黄宝钧先生《对联入门、创作及欣赏》,未经作者统同意,不得进行擅自从此处再转贴、摘录、编辑和引用等违法行为。版权所有,违者必纠。

  
  • 挑灯看剑
  • 发表于:2007/3/16 13:46:44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据闻解缙儿时,父亲带他去江边洗澡,将衣服随手挂在一棵老树上,父亲信口言道:“千年古树为衣架。”没想到解缙即刻答曰:“万里长江做浴盆。”

[此贴被挑灯看剑于2007-3-16 21:00:07编辑过]
(0)
(0)
  
  • 王刚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7/3/16 17:51:57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解缙对联故事很多呢:


上联:“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

下联:“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0)
(0)
  
  • 王刚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7/3/16 17:53:19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不一会,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为: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0)
(0)
  
  • 王刚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7/3/16 18:03:44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明朝开国的时候,出了一个“神童”,名叫解缙。
解缙出身贫穷,父亲是开豆腐店的。他平时帮着父亲做做豆腐,空下来就发愤读书。七岁时,已能作联吟诗,出口惊人。
这一年新春,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解缙家斜对面是宰相府第,门高宅大,围墙内绿竹重重;相形之下,这豆腐店就显得特别寒伧。小解缙是个好胜的人,面对着这一情景,心有不服,于是写了一副春联,贴在豆腐店门上: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这副春联一贴出,吸引来许多街坊,大家说长道短,议论纷纷。
闲言传到相爷的耳朵里。他想,小小的人能做这样对联,倒是希奇。但不知是真是假,于是命家人去叫他来当面一试。谁知小解缙不肯随便上门,对来人说:“既然相爷有请,快去拿请贴来。”相府家人呆了一呆:“唷,好大的豆腐架子。”便回去向相爷诉说。相爷说:“莫和小孩子计较,拿请贴去吧。”
解缙收了请贴,与相府家人来到相府门前,见正门关着,就止步不前,对家人说:“迎客有迎客之礼,为何不开正门?”家人无奈,只得又去禀告相爷。相爷想了想,挥笔写了个上联,连同笔墨交与家人说:“递与学生。”
小解缙接过一看,见是一副对子的上联:
小犬乍行嫌路窄;
解缙已知相爷的用意,心想:今天非叫你开正门迎接学生我不可!于是即刻接写了下联:
大鹏展翅恨天低。
相爷见对,无可奈何,只好大开正门。小解缙进了门,相爷把他迎入客厅,分宾主坐下后,相爷从桌上拿起一本书晃晃说:“老夫听说你有万卷之书,书藏哪里?”小解缙指指肚皮说:“就在这里。”相爷又问:“既然如此,那我出联你能对吗?”小解缙眨眨眼睛说:“何止能对!”相爷看看这穿绿衣衫双目流盼的小家伙,口气竟这么大,不觉有些好笑,便出联道:
井底蛤蟆青间绿;
小解缙听了,冷笑了一声,看了一眼身穿红袍的相爷,便接着对道:
盘中螃蟹白映红。
相爷本想讥笑他是个坐井观天的蛤蟆,不料自己反被奚落成一只死螃蟹,想小家伙竟然如此不留情面,不由心里冒火,却不好发作,只好改换题目,再难解缙道:
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
小解缙想,这也难不倒我,略一思索,便对道: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相爷见小解缙对答如流,大为吃惊。正找不到好的课题,忽见壁上有一幅《月夜杜鹃图》,也来不及细想,就信口出了一联道:
月下子规喉舌冷;
小解缙见他行文已乱,故意照式对个下联说:
花中蝴蝶梦魂香。
谁知相爷只顾后,不顾前,一见别人句子有毛病,马上挑剔说:“试问花中蝴蝶,倘不睡去,哪来的梦魂香甜?”
小解缙又眨眨眼睛说:“然而月下子规,也未必启口,喉舌之冷,一样无从说起!”相爷一听,啊哟,我也错了!便问小解缙:“那么依你说又当如何?”
小解缙说:“如果把‘月下’改作‘啼月’,‘花中’改作‘宿花’,岂不是‘舌冷’‘梦香’?”
相爷欲要叫好,但又反问:“你既然早已知道,为何将错就错?”
小解缙笑道说:“因为相爷失口在先,解缙之所以将错就错,无非是步相爷后尘,照葫芦画瓢罢了。”
一番话说得相爷心服口服,自知理亏。想想方才小解缙的不恭,正是自己失于检点而引起的,因此甚感惭愧和不安。为了弥补这次过失,后来就经常邀请解缙到相府作客。他深爱解缙之才,等解缙长大,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因为解缙第一次上宰相家,一要有请贴,二要开正门,人家说这是“开豆腐店摆豆腐架子”,从此,“摆豆腐架子”这句话就在民间用开了。


(0)
(0)
  • 王刚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7/3/16 18:04:58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省吉水县人,洪武年间进士,永乐初年为翰林学士,人称“解学士”。他六七岁即能吟诗作对,是当时闻名的“神童”。
有一天早上,他母亲叫他扫地、放鸡,他随口应道:
打扫堂前地,放出笼里鸡。
他母亲说:你又吟诗啦!解即接口道:
分明是说话,又道我吟诗。
解缙七岁时,父亲带他去江里洗澡。父亲把脱下的衣服挂在树枝上,并向解缙吟一上联曰:
千年老树当衣架。
解缙望望烟波浩渺的大江,立即对道:
万里长江作浴盆。
又有一次,解缙的父亲与友人奕棋,友人仰望高空,忽吟一上联请解缙父亲续对:
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父苦思良久不能对答,这时在旁观棋的解缙接口道:
地作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友人和父亲一听,都暗暗服他的捷才。
一曰,有个富豪子弟听说解缙的父母是做豆腐生意的,便故意问他的父母“贵干”,以便奚落他一番。解缙会其意,便以十分自豪的语气吟出一副对联答道:
严父街前肩担曰月;
慈母屋里手转乾坤。
有一年端午节,解缙去他岳父徐泰家贺节,正好徐泰的另外两个女婿也来了。徐泰指着门上挂着的菖蒲、艾叶和院子里的花木,要三位女婿作副即景对联。解缙随口吟一上联,并请二位连襟对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徐泰见两个大女婿半天对不出来,就叫解缙自己续对,解缙指着院中花木说: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这幅对联很巧。前两种花木连起来同第三种花木同音,下句还说明了它们的性质和开花时间。
解缙善对的名声传遍朝野。有一次,明成祖朱棣觉得“色难”这一词句很难对,便问解缙。解缙说:“容易。”成祖说:“既然容易就对来看看。”解缙笑着说:“我不是对了吗!”
色难;
容易。
明成祖这才恍然大悟。
解缙家乡有个酸秀才,自以为很会对对子,有一天,他作了一幅对子觉得很满意,硬要拿给解缙看,想解缙夸奖他几句。谁知解缙拿来一看,原来是: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解缙见这童稚俚语甚是好笑,就当面教育他要虚心学习,并作一幅对联赠他: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跟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0)
(0)
  • 王刚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7/3/16 18:05:26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还有很多呢,时间关系不找了
(0)
(0)
  • 挑灯看剑
  • 发表于:2007/3/16 21:06:36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有意思,还有这么多的趣事,希望楼主常找这样的故事来,我们也跟着长长见识。谢谢了!
(0)
(0)
  • 金风吹来
  • 发表于:2007/3/25 9:31:51
  • 来自:辽宁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对对联
一窍不通
只有欣赏的份了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