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白狼山考

  • 春天的大海
楼主回复
  • 阅读:7982
  • 回复:24
  • 发表于:2013/7/9 10:25:06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白 狼 山 考
                       ——从汉代辽西故道及古城看白狼山的地理方位


       白狼山可谓是辽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山,翻开不同时期的朝阳旧方志或有关典籍,都对“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出卢龙,及堑山堙(yīn)谷五百余里,越白檀之险,历平冈,未至柳城二百里,登白狼山,卒与虏遇,……斩蹋顿首,首虏二十余万人,死者被野”的历史典故有过浓墨重彩的描述。白狼山在朝阳的历史与文化的舞台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白狼山到底是那座山,历代方志与典籍对此记述不一。
       一是指建昌县的大黑山 
      清《钦定·热河志》云:大黑山,蒙古语为“布祜(hù)图山(意:有鹿的地方)”。突兀高大,为岭上、下群山之冠,在县属喀喇沁左翼东三十里,古白狼山也。
       民国20年《凌源县志初稿》也把今之建昌县大黑山作为古白狼山,云:魏公北征乌丸,引军出卢龙塞,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登白狼山。其东一峰极高峻,上平坦,广可五亩,有古井一面,平明登临,遥望东海,白气茫茫。访员某某有句云:‘绝顶人临红日近,极东海与白云连’。峰之阴有将台一座,上有石椅,高丈余,坐坤向艮,纯以三角石砌成。台西有大石槽,泉水由槽之上滹流入,自下滹流出,土人名之曰饮马槽。再西三百步许,更有泉水突涌,名饮马泉,能容万马。是山东西长五十里,南北广三十里,峰峦层叠,苍翠夺目。其西南山腰有黑山庙,即古白鹿山祠遗址重修之。迤东匠石沟产汉白玉,菠萝树暨各种草木尤丰,富樵木,咸仰给马。
     《方舆纪要》载:白狼山在营州西南近故凡城界。今去大黑山东南四十里之簸箕村有故城一座,若以凡城当之,确在白狼山南麓,则诚近矣。姑志之,以待后之君子审定焉。又:凡城在今平泉州南境相连。
       二是指喀左县的大阳山
     《汉书·地理志》云:白狼县有白狼山,故以名县。
     《三国志·武帝纪》云:北征乌丸,引军出卢龙塞,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登白狼山。
     《魏书·地形志》云:营州建德郡石城县(凌源宋杖子)有白鹿山祠。
     《水经注》云:石城川水东流经石城县(凌源宋杖子)故城南,北屈经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又:白狼水(今大凌河)出白狼县东南,北经白狼山。白狼河(今大凌河东支)与石城川水(今渗津河,为大凌河西支)汇合处五里为白狼山。
     《元一统志》云:白狼山在建州(朝阳县黄花滩附近)南二十五里(元时576米为一里)。    
       这些记述均指向喀左县的大阳山。
       三是指赤峰市敖汉旗的布祜(hù)图山
     《建平县志》云:宝国图山,旧名‘布祜图山’,汉名‘白鹿山’,距县东二百二十里。东与大青山相接,大凌河水经流其下。旧为县属敖汉东南境。……今宝国图山,其下即宝国图镇(今宝国吐乡)。……是此山之为古白狼山无疑。清《钦定·热河志》误引以为旧建昌县南之白鹿山。
       近年来,随着汉代古城及辽西故道的相继发现,曹操登上的“白狼山上望柳城”之方位也应被随之而确定。
       汉代辽西古城的相继发现。自魏晋以来,历代专家学者对辽西故道多有考证。但是,柳城、白狼、平冈等古城已不复存在,其遗址究在何处,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三座古城未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因而,对其道路走向也只能是泛指,进而对曹操北征乌桓,北逾平冈,遂登白狼山的具体位置不能有一个确凿的定位。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汉代柳城、白狼、平冈等古城遗址陆续被发现,这对确定白狼山的地理方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柳城。《汉书》载:辽西郡领柳城县。柳城,马首山(现马兜山)在西南,参柳水(大凌河)北入海。西部都尉治。
       1979年,朝阳地区博物馆在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村大凌河南岸台地上发现一处古城遗址,经省考部门挖掘研究,认定为汉代柳城。1982年正式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已将汉代柳城定在袁台子。
       白狼城。《汉书》载:右北平郡领白狼县。《魏书·地形志》云:真君八年,置建德郡,治白狼城。白狼城在营州西南,汉县,属右北平郡。《水经注》载:白狼水发源于古白狼县东南,流经古龙城,又称白鹿山为白狼山。
       1980年,喀左县文物考古部门经考古研究,确定该县平房子镇黄道营子古城就是汉代的白狼城,喀左县的大阳山即白狼山。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得到上级文物考古部门的肯定,1982年正式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已将白狼城定在喀左黄道营子。
       平冈。《汉书》载:右北平郡,秦置。领平刚等十六县。《三国志》云:旧北平(即右北平)治在平刚。《方舆纪要》载:平刚城,汉县,为右北平郡治。刚一作冈或作岗。后汉移郡治土垠县,遂废。
       1980年,辽宁考古专家对邻近凌源的宁城县甸子镇黑城子村的古城遗址有关资料进行了研究,确认黑城子村古城址即西汉右北平郡治平刚故城。黑城子村位于凌源市正西方约30公里。1982年正式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已将平刚定在黑城子。
       汉代辽西通往中原的故道。汉代辽西通往中原的故道共有四条,即:卢龙塞道、无终道、平刚道、傍海道。
       卢龙塞道即卢龙道。卢龙塞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带,土色黑,山形似龙,故名卢龙。秦汉时期所谓的卢龙塞,为蓟县东北,迁安西北之天然障塞。汉代卢龙道以卢龙塞为要冲,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即广阳郡蓟县(今北京市)――卢龙塞(今喜峰口),这段道路沿燕山南麓贴长城内侧呈东西走向。其起止应是:广阳郡蓟县――安乐――狐奴――平谷――徐无――卢龙塞,即现在的北京市――顺义――平谷――遵化――喜峰口的道路。东段,即出卢龙塞沿滦河西岸北行,向东转入滦河支流瀑河北上,直到老哈河上游再沿西岸顺河谷北去,抵七老图山和努鲁儿虎山之间的山口重镇――平冈(今宁城县黑城子)之后,沿大凌河西源东去,再经大凌河西源与南源的汇合地带趋向东北。可达柳城。这段道路即道出卢龙,经白檀(今古北口外,滦平县附近)之险、历平冈,达于柳城的著名古道。
       无终道即无终塞道。汉时无终(今天津蓟县)道的基本走向应为:广阳郡蓟县――潞县――无终――土垠――令支(今迁安附近)――肥如――白狼――柳城――辽西郡阳乐(今义县刘龙台镇)――辽东郡襄平,即由今北京东去经通县――蓟县――玉田――丰润――迁安――冷口――大煤岭(刀尔登附近)――天盛号――山咀子――山湾子――三台子――大城子――东山咀――水泉――黄花滩――嘎岔――袁台子(古柳城)。
       平冈道。平冈道之称始见于《汉志》,形成于战国时期。从燕都蓟(今北京市)东去,沿白河北上,经渔阳(今怀柔)沿潮河继续往北行,过白檀(今滦平县附近),越濡水(滦河)、再经七老图山南麓进入老哈河上游谷地,便可到达右北平郡治平冈。这就是《汉志》所记载的蓟州北境平冈道,即燕都蓟经渔阳、白檀而达于平冈的道路。此道是顺燕长城内侧通往东北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道路,它不仅东达辽东,朝鲜,又能通过徐无山与卢龙道相联,还可以经过白狼城与无终道相通。
       傍海道。汉时,辽西郡领县十四,柳城、徒河(今锦州市附近)、临渝(今山海关西)在共内。徒河、临渝两县之治所位于辽西走廊之两端。傍海道临渝之西段即古老的无终道。
       根据朝阳旧方志以及古代文献典籍的记载,结合汉代辽西古城的地理位置,以及故道的具体走向,可以确定曹操当年北征乌桓的行军路线: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夏,曹操引军至无终(今天津蓟县),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向导田畴建议,‘右北平郡治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曹操采纳田畴建议,潜道卢龙(今喜峰口)。经卢龙塞道之东段,‘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历平冈(宁城县黑城子),这年八月,达于柳城(朝阳县袁台子),这就是当年魏武北征乌桓,堑山堙(yīn)谷五百里而走过的崎岖险路。
       曹操引军来到平冈,从平冈道上的扎塞营子汉代古城址,顺大凌河西源东去,沿牤牛河谷地而下,行经60华里便可进入大凌河西源与南源的汇合地带的大凌河主河道(卢龙道),趋向东北,顺大凌河谷东行100里可抵袁台子(汉柳城)。喀左大阳山正位于大凌河西支与南支汇合处的主河道西岸,海拔881米,骑马可直达山顶,站在大阳山上大凌河上下游河川尽收眼底,周围大小山峦、谷地一览无余。这正是当年曹操观敌瞭阵、指挥作战的绝佳位置。
        大阳山,汉时称白狼山,北魏时称白鹿山,清时称大羊石山,后来简称大羊山,现演变成了大阳山。山上有一巨大长形白色石崖,形似一只白狼,也似一只白鹿或绵羊,因而得名。
        从实地考察看,黑城子在北纬41°25´,袁台子在北纬41°29´。柳城至平冈,即今袁台子至黑城子正是东西方位。喀左黄道营子距朝阳袁台子180华里,折汉魏里程207里(汉时576米为一里),这与《三国志·田畴传》所记载的“曹操令畴为向导,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东去柳城二百余里”正相符合。 
        而建昌大黑山即不在汉代辽西故道上,也还要从大阳山东南行近100里,曹操大军绝不可能舍近再求远,背道而驰,从平冈向东南行,然后再走回头路,顺大凌河折回奔向东北方向的柳城。且从地理坐标的方位到两地的距离,也都与典籍记述的史实不符。
        特别是在战争年代,打仗不是游山玩水,战事如此紧张,即使大黑山再险峻,曹操也不会或无心去欣赏美景。至于敖汉旗的布祜图山,更是南辕北辙,无从谈起。
        建安十二年九月,曹操自柳城班师凯旋还邺,所走的路线应是:从柳城(今袁台子)向南,沿松岭山脉东麓谷地进入六股河谷地。也就是沿现在大柏山脚下的朝(阳)-―青(龙)线公路,即从袁台子沿八道河川南去,抵南双庙、单家店、六家子,再向南经孤竹营子进入六股河流域,沿六股河南下经药王庙、杨树湾,可达绥中一带入傍海道。在汉代,柳城不仅是县治,而且是西部都尉治。柳城南抵傍海,自有道路相通。
       曹操率大军途经傍道时,东临碣石,兴奋之余写下了《观沧海》等四首壮丽的诗篇。
       为歌颂曹操此次出征的功绩,魏国御史大夫缪袭在《鼓吹曲·屠柳城》一诗中写道:屠柳城,功城难,度越陇塞路漫漫。北逾平冈,但闻北风正峻。蹋顿授首,遂登白狼山。神武詟(zhé,恐惧)海外,永无北顾患。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春天的大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7/9 10:32:52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本人历时一年时间对白狼山进行极为认真科学的研究,
通过大量史料、典籍印证,确定古白狼山即为喀左县境内的大阳山。
(0)
(0)
  
  • 云中飞龙
  • 发表于:2013/7/9 14:10:59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欣赏!
(0)
(0)
  
  • 抱月天骄
  • 发表于:2013/7/9 14:42:23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相当有份量的考古佳作。是继喀左博物馆老馆长刘新民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撰写“大阳山就是古白狼山"之后的又一经典论文。刘老先生未曾涉猎的几条古道,楼主也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确认,实在是难能可贵。此文对还原历史真实、考究古战场、古城址、古河道、古交通等均可谓价值连城。特别是对古名山——白狼山准确的地理定位,更是掷地有声,无可辩驳。因为这乃喀左诸多“好事者”跃跃欲试的课题,先生捷足先登,可喜可贺!严重欣赏!
(0)
(0)
  
  • 青龙河
  • 发表于:2013/7/9 16:57:54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喀左在线,近年佳作层出,但这篇考古文章,将本栏目又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的高潮,热烈祝贺!我建议大家沉下心来,多写高质量的、耳目一新的力作。期待大家的新作品!!!
(0)
(0)
  • 心灵家园
  • 发表于:2013/7/10 12:00:37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先置顶,时间充裕了再慢慢看。
(0)
(0)
  • 远山如黛
  • 发表于:2013/7/10 12:20:21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佩服!
(0)
(0)
  • 天石侠女
  • 发表于:2013/7/10 13:18:43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这种不畏劳苦追求真理的壮举,令我辈敬仰!真的很为喀左白塔子的大阳山鸣不平……
(0)
(0)
  • 月光
  • 发表于:2013/7/10 15:53:20
  • 来自:辽宁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这种不畏劳苦追求真理的壮举,令我辈敬仰!真的很为喀左白塔子的大阳山鸣不平……
(0)
(0)
  • 春花秋月
  • 发表于:2013/7/11 8:49:23
  • 来自:辽宁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在线又现好文章,
精心之作堪称强。
曹操纵有春秋志,
不敌先生论白狼。
(0)
(0)
  • 女飞车
  • 发表于:2013/7/11 15:43:18
  • 来自:辽宁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有证可查,有据可考,证据确切,理服天下,为太阳山一雄辩,还白狼山一真相。佩服楼主不辞辛苦,据理力争的精神。您的文献会功德无量,将惠及子孙!
(0)
(0)
  • 寒山霜叶
  • 发表于:2013/7/12 11:26:06
  • 来自:辽宁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慨之余,谨以一联赠之
古迹难寻,自古真知出苦索
今说有据,于今至理赖精诚
(0)
(0)
  • 乌金
  • 发表于:2013/7/12 17:48:05
  • 来自:辽宁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严谨的科考精神令人欣赏,据理分析井井有条结论让人信服,还原历史真实如拨云见日让人耳目一新。喀左大阳山让人抢注应该说不是建昌人民的错,而是那些只求利益不求甚解的所谓叫兽们的遗毒。这篇文章虽然不能够马上改变白狼山归属的事实,但是她却是史学之争的一记重锤,必将在学界产生重大反响,支持楼主!
(0)
(0)
  • 一缕清风
  • 发表于:2013/7/12 19:22:40
  • 来自:辽宁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妙哉佳文,果然不同凡响。真希望有志之士还白狼山以历史之清白,给商业裹协历史风气以回击,还望考古发现以佐证,乃喀左之大幸。
(0)
(0)
  • 渁藍脃-xs
  • 发表于:2013/7/15 17:35:48
  • 来自:辽宁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了楼主的文章,惊为天人!!!
1  谨慎的治学态度,博古论今,旁征博引,佩服!
2  我是地道的白塔子人,特别感谢你!
    最后,还是要深深感谢下,鞠躬!!!!
(0)
(0)
  • 回眸一笑
  • 发表于:2013/7/16 23:08:29
  • 来自:辽宁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懂得真多,佩服
(0)
(0)
  • 心灵家园
  • 发表于:2013/7/17 8:51:55
  • 来自:辽宁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天气晴好,给自己沏一杯清茶,平心静气的读楼主的这篇力作,是近日来心里一直惦念的事情。“白狼山考”,初看题目就很是“雷人眼球”,多少喀左“仁人志士”跃跃欲试的课题,却深感棘手,竟被先生引经据典有理有据的娓娓道来掷地有声的确认下来,除了感叹楼主先生的博学考证之辛苦,还深深的感动,激动,特别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喀左人......向楼主致敬!
(0)
(0)
  • 心灵家园
  • 发表于:2013/7/17 9:05:30
  • 来自:辽宁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跟几张图片,初识白狼山所拍,还记得当年是怀着怎样激动的心情登临此山。








(0)
(0)
  • 走天涯
  • 发表于:2013/7/18 16:12:51
  • 来自:辽宁
  1. 2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朋友的鼓励,希望提出指正意见。再次致谢。
(0)
(0)
  • 远方游子
  • 发表于:2013/7/20 8:29:04
  • 来自:江苏
  1. 2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既然证据如此充分,咱喀左的有识之士应该通过有关渠道申诉,看能不能作为官方的考古课题。
(0)
(0)
  • 真实如一
  • 发表于:2013/8/16 12:09:57
  • 来自:辽宁
  1. 2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