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历史典故 孔孟颜曾为何称呼一家人?

  • 杨柳
楼主回复
  • 阅读:19716
  • 回复:59
  • 发表于:2014/3/31 8:32:35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历史典故解说
             孔、孟、颜、曾为何称呼一家人?


                               杨 柳         2014.3.28

我单位办公室里有姓孔和姓孟的两位同事,午间闲谈之时,我问起为何说:“天下孔孟以及颜曾四姓氏是一家人?”,这二位笑而不答,原来竟然不知详情,只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说法,也知道排辈占字一样,认户一家子。从目前最高辈分排起,如昭、宪,庆,繁,祥,令,德及以下。于是我查阅资料,引经据典给予说明,他俩方知故里,茅塞顿开,并且笑呵呵地亲密握手,显得格外浓情蜜意。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历史上西周末代春秋时期鲁国人,是著名的首家开创学校的私塾先生,他曾经带领着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历经艰难。他曾经在鲁国做过法官,但时间不长,大部分年华主要用到办学与教学上,被称为孔圣人,是我国古代教育家。他的许多名言:“仁者爱人”,“三人同行,必有吾师”,“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还有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迄今人们耳熟能详。晚年时候,他把游历各地中与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见解对话,加以总结,著述成《论语》。后人有评: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这部书的功力。近年来《孔府学院》遍及世界各地,《论语》是必修主课,显见其影响之大。他主张有教无类,只要肯来读书学习,无论尊卑贵贱,年龄大小,尽皆收录。为普及平民文化,开创先河。因此收徒弟达三千人,脱颖而出了著名的七十二贤人。其中颜回是其最中意的贤人弟子,可谓“师徒如父子”。另外还有子路、冉求等人,至今冉姓也和孔、孟、颜、曾姓排辈占字一律,只是仿佛在情感上没有这四姓氏家族亲近。曾子是孔子的孙子名叫孔汲的学生,亦是孔汲的得意门生,关系亲密,情同父子。孟子是曾子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儒家学说,并给予发扬光大,著述《孟子》,名闻天下。于是排名在颜回、曾子之前。故此,孔、孟、颜、曾,虽然这四个不同姓氏家族,却有一家人之说辞,乃是继承孔子的仁政儒家学说派志同道合的一家人,如当今所谓:“同志”,而无论辈分高低、年龄大小。由此可见:孔、孟、颜、曾并非是具有血缘关系或结义关系的一家人。及至当代,孔、孟、颜、曾,关系密切于别姓,见面亲近,乃上古传承沿袭于今。可见孔孟文化源远流长,令人叹羡。它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一件千古流传的瑰宝,悠久历史长河中一颗闪烁耀眼的明珠,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支馨香四溢、永不凋谢的的奇葩。
  
  • 铁朔
  • 发表于:2014/3/31 12:54:15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儒者先贤提倡坦坦荡荡、提倡推己及人、提倡世界大同,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并无姓氏间的远近亲疏。
四家独厚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了即便是先贤的后代也难免曲解他们的学说;说明了事实上影响中国人行为的还是农耕文化,而不是儒家文化。
欣赏杨柳先生文章。
(0)
(0)
  
  • 铁朔
  • 发表于:2014/4/1 19:23:24
  • 来自:辽宁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引用:原文由 杨柳 发表于 2014-4-1 10:36:07 :
       杨柳非常感激您铁朔先生对此文的批阅与论述。诚然儒家倡导“四海之内皆兄弟”,并无姓氏之间的远近亲疏,但是,对于孔孟颜曾四姓氏家族来说,的确自古就有一家子说法呀,而且,孟、颜、曾,还有部分冉姓,也和孔氏家族谱排辈分占同一个字呢,由此可见孔孟颜曾一家子历史传说,由来已久,可信也可嘉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呢。
     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影视孔孟文化为主呀,自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至今,孔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呢,历史上大凡有所作为的历史人物,都和孔孟文化熏染陶冶相关呢。所以说,农耕文化不能算是影响中国文化的主体呀。如上之说,可否商榷?请铁朔先生给予批评。
四姓确实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这是不争的事实,铁朔赞同老兄的说法,我在前面的说法只是对老兄文章的一点小小补充。
不过老兄提到了“大凡有所作为的历史人物,都和孔孟文化熏染陶冶相关”,那我倒要请老兄猜一个谜了。请问老兄:在中国历史上,哪一类人物开天辟地、功高盖世,却又和孔孟文化的熏染陶冶没啥关系?
(0)
(0)
  
  • 铁朔
  • 发表于:2014/4/5 23:42:40
  • 来自:辽宁
  1. 27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以上是袁世凯在祭孔典礼上的照片,不可谓不尊儒道。而他建立的王朝恰恰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
(0)
(0)
  
  • 铁朔
  • 发表于:2014/4/5 23:57:55
  • 来自:辽宁
  1. 28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按照儒学的基本观点,小弟只好选择和而不同了,希望杨柳先生不要见怪。
(0)
(0)
  • 铁朔
  • 发表于:2014/4/8 19:08:05
  • 来自:辽宁
  1. 32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引用:原文由 杨柳 发表于 2014-4-1 10:36:07 :
           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应是孔孟文化为主呀,自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至今,孔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呢,历史上大凡有所作为的历史人物,都和孔孟文化熏染陶冶相关呢。所以说,农耕文化不能算是影响中国文化的主体呀。如上之说,可否商榷?请铁朔先生给予批评。
[此贴被杨柳于2014-4-4 18:11:51编辑过]
认为孔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是不对的。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某人是他的头发的载体,而不能说头发是某人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汇集了儒、道、释及诸子百家之说,非一家之言所能承载。且所谓“孔孟文化”与“儒家文化”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儒家文化是经董仲舒等人概括、完善和发展了的孔孟文化。两者有的时候不能混为一谈。我相信您此言所指应为“儒家文化”,而不是“孔孟文化”。
如果想强调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则这样说比较科学: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知老兄以为然否?
(0)
(0)
  • 铁朔
  • 发表于:2014/4/20 0:15:15
  • 来自:辽宁
  1. 38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为了老兄的这个帖子,小弟还特意在信纸上写了一篇回帖,可惜办公室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材料纸张,居然找不到了。大意如下:
孔子、孟子就好像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一样,他们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们在各自的社会环境中总结了人类文明的成果,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拓展了人类在探索社会、自然的过程中的认识空间。他们的思想光辉使得后世的很多人获得了精神上的皈依。
当然,他们学说的存在和发展状态是特别值得研究的,这种研究工作也是特别有现实意义的。只可惜物欲才是这个地球上的主旋律,我们能做的只是爱所有的人,祈祷一切生灵和平、美好。
(0)
(0)
  • 铁朔
  • 发表于:2014/5/8 17:02:54
  • 来自:辽宁
  1. 45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引用:原文由 雪花 发表于 2014-5-5 15:32:31 :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农耕文化”,它和“儒家文化”不对立,是包含关系。另一种文化是欧洲的“游牧文化”,由于居无定所,一支游牧民族很容易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农耕文化”内敛,讲究和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人丁兴旺,文明绵延发达。
感谢雪花的提醒。
在看到雪花的回复之前我也在网上查阅了农耕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雪花说的不错,二者是包含关系。
然而这里面就出问题了。宗法势力是农耕文化的显著特征。对于宗法势力的僭越和专权,孔子已经痛恨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程度。按照儒家的社会理念,只把人群分为君子和小人,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绝不可能分为张家李家、孔家孟家,假如那样划分就是对宗法势力的认同。因为宗法势力的存在,使孔子无法在鲁国实践他的儒家治国思想。而孔子不可能自己也去搞宗法势力,搞四姓独厚。因此我在前面说四姓独厚的状况是连孔子也没想到的,农耕文化才是中华文化的主流。这样看来,儒家文化还不能完全被农耕文化所包含。
这样说可能不对,期待网友批评指正,拨云见日。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