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历史典故 孔孟颜曾为何称呼一家人?

  • 杨柳
楼主回复
  • 阅读:19710
  • 回复:59
  • 发表于:2014/3/31 8:32:35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历史典故解说
             孔、孟、颜、曾为何称呼一家人?


                               杨 柳         2014.3.28

我单位办公室里有姓孔和姓孟的两位同事,午间闲谈之时,我问起为何说:“天下孔孟以及颜曾四姓氏是一家人?”,这二位笑而不答,原来竟然不知详情,只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说法,也知道排辈占字一样,认户一家子。从目前最高辈分排起,如昭、宪,庆,繁,祥,令,德及以下。于是我查阅资料,引经据典给予说明,他俩方知故里,茅塞顿开,并且笑呵呵地亲密握手,显得格外浓情蜜意。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历史上西周末代春秋时期鲁国人,是著名的首家开创学校的私塾先生,他曾经带领着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历经艰难。他曾经在鲁国做过法官,但时间不长,大部分年华主要用到办学与教学上,被称为孔圣人,是我国古代教育家。他的许多名言:“仁者爱人”,“三人同行,必有吾师”,“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还有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迄今人们耳熟能详。晚年时候,他把游历各地中与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见解对话,加以总结,著述成《论语》。后人有评: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这部书的功力。近年来《孔府学院》遍及世界各地,《论语》是必修主课,显见其影响之大。他主张有教无类,只要肯来读书学习,无论尊卑贵贱,年龄大小,尽皆收录。为普及平民文化,开创先河。因此收徒弟达三千人,脱颖而出了著名的七十二贤人。其中颜回是其最中意的贤人弟子,可谓“师徒如父子”。另外还有子路、冉求等人,至今冉姓也和孔、孟、颜、曾姓排辈占字一律,只是仿佛在情感上没有这四姓氏家族亲近。曾子是孔子的孙子名叫孔汲的学生,亦是孔汲的得意门生,关系亲密,情同父子。孟子是曾子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儒家学说,并给予发扬光大,著述《孟子》,名闻天下。于是排名在颜回、曾子之前。故此,孔、孟、颜、曾,虽然这四个不同姓氏家族,却有一家人之说辞,乃是继承孔子的仁政儒家学说派志同道合的一家人,如当今所谓:“同志”,而无论辈分高低、年龄大小。由此可见:孔、孟、颜、曾并非是具有血缘关系或结义关系的一家人。及至当代,孔、孟、颜、曾,关系密切于别姓,见面亲近,乃上古传承沿袭于今。可见孔孟文化源远流长,令人叹羡。它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一件千古流传的瑰宝,悠久历史长河中一颗闪烁耀眼的明珠,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支馨香四溢、永不凋谢的的奇葩。
  
  • 雪花
  • 发表于:2014/4/22 18:54:54
  • 来自:辽宁
  1. 41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正文和回帖都没看呢……
(0)
(0)
  
  • 雪花
  • 发表于:2014/5/5 15:32:31
  • 来自:辽宁
  1. 43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农耕文化”,它和“儒家文化”不对立,是包含关系。另一种文化是欧洲的“游牧文化”,由于居无定所,一支游牧民族很容易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农耕文化”内敛,讲究和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人丁兴旺,文明绵延发达。
(0)
(0)
  
  • 雪花
  • 发表于:2014/5/8 19:02:22
  • 来自:辽宁
  1. 46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引用:原文由 铁朔 发表于 2014-5-8 17:02:54 :
引用:原文由 雪花 发表于 2014-5-5 15:32:31 :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农耕文化”,它和“儒家文化”不对立,是包含关系。另一种文化是欧洲的“游牧文化”,由于居无定所,一支游牧民族很容易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农耕文化”内敛,讲究和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人丁兴旺,文明绵延发达。
感谢雪花的提醒。
在看到雪花的回复之前我也在网上查阅了农耕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雪花说的不错,二者是包含关系。
然而这里面就出问题了。宗法势力是农耕文化的显著特征。对于宗法势力的僭越和专权,孔子已经痛恨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程度。按照儒家的社会理念,只把人群分为君子和小人,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绝不可能分为张家李家、孔家孟家,假如那样划分就是对宗法势力的认同。因为宗法势力的存在,使孔子无法在鲁国实践他的儒家治国思想。而孔子不可能自己也去搞宗法势力,搞四姓独厚。因此我在前面说四姓独厚的状况是连孔子也没想到的,农耕文化才是中华文化的主流。这样看来,儒家文化还不能完全被农耕文化所包含。
这样说可能不对,期待网友批评指正,拨云见日。
儒家文化核心是“仁”,外在表现要“礼”——尊重人。“礼”的外延我想不外乎就是当初统治者极其看重的“神权、君权、父权、夫权”,总之要告诉愚民永远“下服上”,好保本朝江山万代永传!我想这也是老董为皇帝老儿出馊主意的初衷,当然也不能排除他内心想往上爬。儒家文化祖坟冒青烟,谁贴上谁光荣!可人家比较民主,不论资排辈论贡献,所以后来才能居上。我认为“四姓独厚”有他们儒家“显摆”的意思,那也得叫人家显摆,谁让“内定”了呢。总有那一帮人在历史和现实中招摇过市,我们冷眼瞧之不妨。关于仲尼灰突突而返,那更好解释了,活人的才华最好的处理方式为“杨修”,死后加一长串子皇封。其实我不赞成朔兄儒家出圈儿的说法,这点可从哲学考证。我认为农耕为儒家滥觞,劳动才产生“仁”,呀,他在攀树的过程中跌倒了,我将他扶起来;“礼”,等你吃完饭咱再去围那只梅花鹿……。关于宗教我的认识是它也属唯物,没有物体的人,何来唯“心”,更不用说所有“唯心”的著述都是物体的人写就了!关于农耕文化的显著特征是“宗族势力”我认为在奴隶社会就产生了,总有极少数人享受,大多数人受苦。我认为“宗族势力”至少从大禹时期就以产生,佐证是有一回开会,一部族首领迟到了,大禹举手一挥:“斩”!噫嘘兮,人头落地。
(0)
(0)
  
  • 雪花
  • 发表于:2014/5/11 22:25:00
  • 来自:辽宁
  1. 51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引用:原文由 心灵家园 发表于 2014-5-11 22:15:52 :对大家的谈论我似乎似懂非懂,底子浅薄,不敢妄言,但能使人了解和学习到知识的帖子总是有益的,所以,一直关注中。接着论,接着谈,论坛论坛,这才是论坛的真正作用嘛。
我认为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农耕包涵儒家,并存或者半包涵我都不赞成。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