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父亲的鞭子

  • 絮絮飘
楼主回复
  • 阅读:1412
  • 回复:2
  • 发表于:2015/2/15 7:45:16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父亲的鞭子
       父亲有把鞭子,竹子杆,皮鞭条,麻鞭稍。一撮红缨儿,就像一朵喇叭花,灼灼其上。屋墙一挂,宛如胸佩红花的一条小蛇,蛰伏在鞭杆边。这是一把父亲用来赶车的鞭子。
       父亲是个车把势。用村人的话说,就是车老板子。父亲一生与骡马打交道,以车为友,因此,对车、骡马和鞭子,有着特殊的情感。可以说,车就是他的饭碗,鞭子就是他的筷子。用母亲吓唬弟弟的话说,你爹他绕车转了一辈子,啥样轱辘的车没赶过,啥样烈性的牲口没摆弄过,那长长短短的鞭子,不知打碎了多少条;那不听话的牲口,不知驯服了多少头。何况你一个孩子,敢不听话?哼,要是他的鞭子尥起蹶子,非让你的棉袄开花不可!
      父亲话少,不但对我们,对母亲也如此。因此,母亲常用“闷葫芦”这词责怪他。而父亲呢?不管母亲咋责怪,从不反驳,就像母亲说的条条都在理儿。父亲面上不吭声,其实,他心里,有自个儿的小九九!那就是,当着我们的面儿,给母亲树威信。因为他怕他出车的时候,我们不听母亲的话,所以,故意装憨儿。有时,赶在气头上,母亲的话语难免偏激,说出的话,让站在一边儿的哥姐听着都觉气不忿儿,就替父亲打抱不平,顶撞母亲一句半句。母亲哑口了,哥姐以为父亲准保会高兴,讨好似的仰头一看,撞见的不仅不是笑脸,而是一双怒斥的眼睛。那眼睛,瞪得溜圆,犹如有万千话语要蹦出来;那目光,凛凛逼人,就像结在水缸上的冰碴。哥姐一见,立时傻了眼,悄悄留到母亲身后,打起蔫来。此时的父亲,尽管依然没有语言,可他那严厉的目光,却让我们在场的每个孩子都读得出是啥意思。那是说:那是你的母亲呀,你们该尊敬,我都不顶撞,你们怎敢顶撞?真是没教养!看着哥姐长时间不吭声了,父亲也猜出哥姐知了错,头一低,就跟啥都没发生似的,继续鼓弄起鞭子来。
       以后,凡遇到这种场合,不但哥姐不敢靠前,就连我和弟弟,都得赶紧躲着走,唯恐父亲那阵烟不顺,拿我俩当靶子!因为父亲那严厉的目光和手中那把鞭子,实在可怕。尤其是那把鞭子,尽管没打过我,可我见它打过不听话的骡马,还有惹祸的弟弟。父亲的车上,有头骡子,不但好尥蹶子,而且好踢人。不论谁从身边过,都会冷不丁咬你一口,或给你一蹶子。父亲知道后,火性脾气突地上来了,把那骡子朝树上一拴,挥起鞭子,就是一顿毒打,打得那骡子满身都是道道血印子。记性,不但人有,牲口也有。自此之后,那骡子再也不敢踢人咬人了。而弟弟,因为惹了祸,人家找上们来。父亲听后,不容分说,把弟弟朝墙根一搡,上去就是一鞭子。随着一声惨叫,好端端的棉袄,瞬间绽开一道雪白的口子。血,顺着那口子渗出了,染红了棉花,一滴一滴的朝地落。那鞭子,就同刀子一样锋利呀!那情景,至今想来,让人都浑身涔涔冒冷汗。因为那鞭子,就像一纸没有文字的家规,让人不得冒犯;就像一条带电的高压线,让人不敢触碰;还像一道盛满禁令的雷池,让人不可逾越。有了它,不听话的骡马听话了;有了它,不务正业的弟弟务了正业;有了它,吵吵闹闹的日子没了吵闹。因此,那把鞭子,成了我心中一道永远不可逾越的坎儿。
       日子就像村头的河水能把棱角分明的石头变得圆滑一样,也把母亲对父亲的责怪,变成了理解:你父亲呀,就是那肉性子人!
       别看父亲少言寡语,可父亲的举动,那可是时时处处都是语言。譬如他眼一眨不眨地长时间盯着你,或冷不丁眼一瞪,抑或猛然杨起手中的鞭子……这时,尽管看似无语,其实要比他有语言还令人可怕。尤其是他鞭子的响声,更是丰富多彩的语言。
       父亲出门时,抱的是那把鞭子,回家时,抱的还是那把鞭子。一样的鞭子,不同的是那鞭子的响声。出门时,父亲鞭响三声;回来时,他鞭彻四道。三声,四道,啥意思?唯有母亲听得懂。后来,通过问母亲才知,那都是父亲的语言啊!三声鞭响,那是告诉母亲“我走了”;四道鞭彻,那是示意母亲“我回来了”!难怪每次听到街上传来“噼噼啪啪”的鞭彻声,母亲就知是父亲回来了呢!原来如此。
       这鞭声里,还隐含一层更深的意思。这,也是母亲说的。那就是:我出车了,要远离了孩子。而孩子呢?个个都很淘,你一定要多上心,把他们照顾好!否则,哪个出了一差二错,都会对一生不利。这是父亲出门时鞭声里隐含的对母亲的嘱托和对我们的厚爱。而父亲回来时的鞭响,则是说,我回来了,孩子们有我在就好了。你可以松口气了,歇歇吧,辛苦了,谢谢!
多么含蓄深沉而又伟大的父爱!多么知冷知热的夫妻之情!遗憾的是,这些意思,在当初,我并没有读懂,只以为,那就是一声声普通的鞭响。熟知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鞭声里,竟然隐含着如此深沉的父爱和这般有尊又让的夫妻情谊。真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哪!
        那时,母亲生了我们兄妹五人,大的九岁,小的四岁,个个肩连肩,一个顶一个。这个年龄,正是淘气的时候,尤其是男孩子,更淘。父亲一出车,五个孩子就得全靠母亲一人经管。她一双眼睛两条腿,怎能盯得住五双眼睛十条腿?尽管父亲出了车,可他却放心不下,他唯恐母亲哪眼走了神儿,就不知谁会来个节外生枝,闹出点闪失。尤其是弟弟,更让父亲不安。因为他淘得出边,河里的鱼敢捉,树上的鸟敢抓,如果有人给他立个梯子,说不定天上的星星,他也敢去摘。父亲在家时,尽管没有言语,可他人朝炕头一坐,鞭子往墙一挂,不论是谁见了,都如上了绑绳,不得不规规矩矩。尽管此时的弟弟,面上绵羊似的,可心里殊不知想啥呢!他眼睛骨溜溜地转着,看似没瞅父亲,其实时刻都在瞄着父亲。心里呀,更是盼望着父亲早点出车。因为只有那样,他才眼里没了规矩,心中丢了畏惧,身上卸了绑绳,便可以放着胆子胡作非为了。用一句歇后语来形容,那是形象不过了。老猫不在家,耗子上了房巴!
       父亲赶车时,那一声声鞭响更是语言。那语言另类,人不懂,唯有他车上的骡马明白。
       父亲的车上,有两把鞭子,一长一短。长鞭子是父亲用来和拉稍儿的骡马喊话的,而短鞭子则是用来与辕马对话的。短鞭子,顾名思义,在于短。而短的东西怎能够着远的地方呢?因此,赶车时,要想让短鞭子对拉稍儿的骡马构成威胁,只有下车走近才可以,否则,“鞭长莫及”。所以,短鞭子只能用来对近距离的辕马对话,或者驯马时使用。而长鞭子就不同了,只要父亲车头一坐,鞭子一甩,根本用不着下车,那拉稍儿的,只要一听鞭子在耳边“啪啪”响起,自个就知咋走了。而长鞭子因为太长,却难以对身边的辕马构成威胁。因此,父亲的车上,总是插着两杆鞭子。长鞭有长鞭的短相,短鞭有短鞭的长处。父亲赶车时,车头一坐,至于该使哪杆鞭子,不该使哪杆鞭子,只有他自己清楚。只听车闸嘎的一松,父亲根本用不着吆喝,那牲口就知乖乖地开拔了。至于去哪儿,父亲的鞭响,则成了那些骡马判别父亲意思的导向。拐弯了,父亲就用长鞭子在拉稍儿的两头骡马头边一响,那骡马就知怎样拐弯了。鞭响落在右稍儿骡马的耳侧,就是右拐;鞭响落在左稍儿骡马的耳侧,就是左拐。鞭响落在两头骡马中间,就是上坡,到了卖力的时候。这时,站在旁边一看,只见那拉稍儿的骡马腰一弓,头一沁,四蹄狠劲地抓着地,身体努力地前倾着,几乎拼尽了全身力量。身间的两根套绳,绷得奔儿直,丝丝响着,看似时刻都有断裂的可能。如果是下坡,父亲就用短鞭在辕马耳边轻轻一响,那辕马就知下坡了,立时收紧了身子,放慢了脚步。只见那辕马,马头高高杨起来,屁股深深沉下去,前腿使劲地挺直,后腿尽力地前倾,碎步慢移,整个辕马几乎团成了一个团儿。这时,两匹拉稍儿的骡马,也早听懂了鞭声,自觉松了劲儿,套绳拖着地,随着辕马的步伐,慢悠悠迈起了方步,犹如一对游客。
       因为那时,总觉坐着父亲赶的车是种享受,因此,没事的时候常跟父亲去玩,不管远近。看过这一幕幕场面后,我止不住惊讶地问父亲,那牲口为啥那样听你的话呀?父亲听后,稍一沉思,挥手就是一声清脆的鞭响。那意思是说,是鞭子呀!
父亲敢了一辈子车,鞭子打碎了一条又一条,骡马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可父亲却从没出过闪失。真不知,父亲是怎样用鞭子,把那一头头不通人气儿的哑巴牲口,驯服得如此听话,又如此循规守矩!这,让我打心眼里佩服父亲这套赶车本事。
       那时,是生产队,所以,父亲所赶之车自然归生产队所有,父亲只是挣挣工分养家糊口而已。因此,不论白天黑夜,也不论刮风下雨,更不管忙闲,只要有人招呼,父亲总是二话不说,拾起鞭子就走。紧跟着,就是 “啪啪啪” 三声鞭响,从大门外传来。至今想想,仿佛那鞭声犹在。
       生产队解体了。母亲问父亲,你想抓啥?尽管父亲没吱声,但我猜得出,父亲一定是想抓那挂马车。抓阄那天,父亲去了。抓阄时,别人挤破脑袋似的往前挤。而父亲呢,却一直往后退,急得母亲在一边儿直跺脚,因为母亲唯恐父亲抓晚了,马车被人抓走!一团儿团儿纸蛋一个接一个飞了出来,有车,有马,还有牛……等轮到父亲,纸箱里只剩一个纸蛋了。父亲摸了半天儿,总算摸了出来。展开一看,父亲大笑起来。那种高兴劲儿,简直可比中举的范进。母亲以为父亲一准儿抓到了啥大件,赶紧凑上前去看。我以为母亲也会同样的高兴!可谁知,母亲看过纸蛋儿,却一下瘫倒在地。父亲抓的是啥?我捡起纸蛋儿一看,是把鞭子。
       你就抱着那把鞭子过吧!气得母亲一连几天只有这一句话。看着那没了车没了马的光杆鞭子,我也觉得可笑,便问父亲,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没了车马,要那鞭子啥用?父亲一听火了,啪的把那鞭子一甩,留着管你们!
       时光最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那鞭子的约束下,我们相继考上中专和大学,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哥姐和妹子成了白衣战士,我和弟成了国家公职人员。我以为,这回父亲该把那鞭子藏起来了,可父亲依然不肯。我问他为啥,他嘻嘻笑着,也不吱声,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
       快言快语的母亲扛不住了,接过了话头:尽管你们成了才,但并不意味着你们成了人。有时候,成人,要比成才还重要!成才,还得成人,那才是你父亲的愿望。尤其是你和弟,让他多了一些忧虑,他唯恐你们不成人反倒成了鬼,有愧于他!所以,他呀,一直留着那鞭子,意在让你们时刻牢记宗旨,不越雷池半步啊!
  
  • 荒唐王爷
  • 发表于:2015/2/21 18:06:32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原汁原味的辽西风情。
(0)
(0)
  
  • 女飞车
  • 发表于:2015/2/26 19:49:42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父亲的鞭子》写出了慈母严父的传统家教,表达了父爱深沉,望子成龙的男人情怀,也把夫妻间那种关怀体贴,相互默契的情爱沉寖在字里行间。父辈的艰辛,辛勤的养育,让每个做儿女的为之感动,懂得感恩,及时回报乃人间真情。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