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过一个原汁原味的端午节

  • 金鸣镝
楼主回复
  • 阅读:919
  • 回复:12
  • 发表于:2014/6/7 11:03:54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喀左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走进五月的山野,野艾蒿被山风一刮,银绿色的叶背闪着一波又一波银绿的波浪。那特有的香气就四处弥漫开来……

一进五月,端午节不知不觉就来临了。朝阳街头巷尾就有人卖五彩线绳、荷包、香囊,还有的卖用细秫秸杆穿上红红绿绿的圆布片做成的龙尾,还有小盖帘、小笤帚、布缝的那吒等。那那吒脖子上套着荷叶,一手高举着乾坤圈,一手持长枪,风风火火好不威风。也有人专卖红红的纸葫芦,纸葫芦在和风中飘曳的长穗裹着艾蒿香,把节日气氛烘托得浓浓的。

家家户户的人们早早地就把大黄米泡上了,然后用煮过的苇叶、马蔺包黄米粽子。还要在粽子锅里煮上十几个鸡蛋。走近胡同、小巷老远就能闻到浓浓的粽子香。当扒开深绿色的粽叶,黄亮亮珍珠般的粽子包裹着红红的大枣,再蘸着枣花蜜、槐花蜜,吃起来黏黏的软软的,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端午节到来,有的人家,要在墙边上贴上红纸剪的一把剪子,剪子正在剪住蝎子的尾巴。也有剪一只大公鸡,大公鸡正在啄食毒虫。朝阳端午节这一天,人都要早早起来到河边去,据说用河水洗洗眼睛,眼睛会更亮。

端午节是一个多民族防疫避瘟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我们有责任将其不断地传承下去。

应当恢复端午节的文化原义

如今很多民俗专家认为:现在的端午节被片面肢解,应恢复端午节的文化原意。长期以来,报刊上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时,总是只讲它是一个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未免过分片面地强调特定地方的纪念性内容,夸大地利用其政治性目的,于是端午节或多或少失去了原来的面貌。
   其实,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在相当长的年月里,几代人由于不了解端午节的真实内容和全民防疫健身的内涵,逐渐失去了美好的传统文化记忆,从整体上冲淡并损害了一个全民共享的祝福祝寿、企盼吉祥的美好节日。因此,对于像端午节这样的多民族全民节日,应当恢复它两千多年来的防灾祛病、祈求健康长寿的本来含义,抢救并保护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

2001年6月我国发行了第一套端午节邮票,由赛龙舟、包粽子、避五毒等组成。“赛龙舟”是人们在江中奋力划着龙舟,有人击鼓、有人敲锣,有人摇旗呐喊……两只龙舟上分别高挑着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的旗帜,“包粽子”是香囊荷包绣着“长命富贵”、花瓶里插着艾蒿兰草,“驱五毒”中间是葫芦与艾虎的结合,还有一把宝剑,周围是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天气热,五毒醒,袭扰人类,必须避毒、驱毒,才得以平安。

应该说端午节的邮票,包含了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等方面的节日内容。

端午节起源的歧出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重阳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先民原始的农耕祭祀、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古越民族图腾祭等。

 端午节并非起源于祭祀屈原

端午节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粽子。

随着我对民俗研究的深入,诸如:粽子究竟起源于何处?粽子的前身是什么?等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说来粽子起源于北方,粽子原来叫角黍。

在如今,人们吃粽子纪念屈原乃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其实探寻这一节日食俗的渊源时,就会发现:古人最初不是在端午节品尝粽子。端午节并非起源于祭祀屈原,在古代岁时研究者中这已经是常识。

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诗人,假定粽子是以纪念屈原为缘起的,那么粽子起码应该在屈原投汨罗江之后的战国末叶或秦汉间问世。可是至今在这一时期的史料中均未发现有关粽子的记载。历史上有关粽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屈原去世后的四百多年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粽芦叶裹米也,从米葼(zōng)声,作弄切。”西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注云:端,始也,谓五月五日。粽,一名角黍,以菰叶裹黍米,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解之象”。东晋初范汪《祠制》:“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用角黍祭祀祖先的风俗。
    黍自古就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中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这说明最早的粽子是用黍子包成的角黍,而不是现在常见的糯米粽子。这种粽子最早出现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当时人们吃粽子的时间是在每年的仲夏和端午,而未见端午食粽子祭祀屈原之说。

另外,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荆楚五月风俗说:“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 ,又载,“民斩新竹为筒粽,楝叶插五彩系臂,谓为长命缕。”足见六朝时期,即使在屈原故里所在的楚地,亦无端午食粽祭祀屈原的说法。总而言之,无论从有关粽子的历史记载来看,还是从 粽子(即角黍)的用料与形状分析,屈原与粽子,不存在因果关系或者任何一种内在的联系。

 粽子起源于朝阳

古人说:“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黍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的一种主要农作物。甲骨文的“黍”字上部是黍子的形象,左下边是代表脱落的 黍子粒儿。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河北、东北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多次发现了炭化的黍粒和黍穗。殷代甲骨卜辞中多次提到“黍”。《诗经》也有不少“丰年多黍”的诗句。那时人们不仅用黍来做主食,而且用黍来酿酒。因而黍在当时人们饮食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为了获得黍等农作物的丰收,古人很重视观测天象,以适时播种。“黍年有足雨”的卜辞表明,殷代人已知黍丰收必须要有足够的雨水。上古时代,人们对黍的依赖又使先民产生了黍的崇拜,这是原始宗教中的植物崇拜,其崇拜的方式便是每年的祭黍仪式。

《诗经 小雅 甫田》有“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 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以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这一段话的解释,一说为西周贵族丰收祭神的场景。这说明黍在西周时即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之品。这些记载证明汉晋粽子用黍制作,也是基于先民祭黍和黍为祭祖之品的传统。

    汉晋的角黍为什么要做成角形而不做成方形或圆形呢?《诗经 周颂 良耜》是描写周王在秋后祭祀社稷的乐歌,最后四句是:“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意思是,杀一头黑唇大公牛。牛角弯又长,年年这样来祭祀,继承先人设宴飨。这说明周代盛行以牛角祭祀土神和谷神之俗,用牛角做祭品是表示敬重。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而周人的这一习俗,按“续古之人”一句可以得知,其俗源上溯,是从原始社会延续而来。在《诗经  豳风》“七月”就有:“称彼  兕觥,万寿无疆” 高高举起牛角杯,同声高祝寿无疆。这说明牛角在周代又是庆丰收时畅饮之具。至今,在我国西南地区,牛角杯仍然是苗族等兄弟民族的珍贵酒具。有据于此角黍的形制以及得名,都源于牛角形状,它有传统之俗的含意。后来以角黍替代牛角,也是出于对耕牛的保护。角黍是用菰叶包成,

在朝阳新石器遗址发现的窖藏炭化的黍子、谷子,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喀左县水泉遗址就发现了最大的一座窖,窖里留存着炭化的谷粒,据计算,其中最大的一座窖原存谷子四千多公斤,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史书记载:“黄帝烹谷为粥。”朝阳是我国北方最早种植黍子和谷子的地方,至今仍然是黍子的主要产地。朝阳牛河梁是黄帝在北方活动的中心地区,牛河梁作为一个坛冢庙三位一体的宗教祭祀场所,说明这里是经常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祭祀离不开酒,最早的酒又是用黍米熬粥做成的。为此我们有理由推断——角黍作为古代先人祭祀的用品,就应该起源于牛河梁!当然,从角黍到粽子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端午食粽祭祀屈原的说法究竟从何而来

那么,端午食粽祭祀屈原的说法究竟从何而来?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的志怪小说:“屈原以五月五月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士人,白云三闾大夫,谓曲日:‘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恒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曲依其言。今世人五月五月作粽,并带楝叶及五色丝,皆汨罗水之遗风。”不难看出,这是出自小说家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想象而虚构的情节。但是由于人们对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屈原的崇敬和怀念,这一说法便很自然地为人们所接受。其后始有端午食粽祭祀屈原的说法,并历代相沿,以至于食粽之本意反倒不大为人所接受了。

  附记:这篇文章还是去年端午时写的。一直没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见面。我们有很多民俗民风,已经随着岁月的演进而渐渐流失。作为一位生长在牛河梁附近的写字人有责任将其加以整理。并加以阐述。也借此机会,就教于各位方家。
  
  • 雪花
  • 发表于:2014/6/8 13:15:21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还未欣赏。
(0)
(0)
  
  • 月光
  • 发表于:2014/6/8 22:45:38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民俗的东西应该传承下去!!
(0)
(0)
  
  • 女飞车
  • 发表于:2014/6/10 15:43:27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位生长在牛河梁附近的写字人有责任将其加以整理。并加以阐述。也借此机会,就教于各位方家。
楼主是有责任心的文人,传播牛河梁文化,整理挖掘朝阳古文化遗产,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文人责任。期待将其发扬光大,恢复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的防灾祛病、祈求健康长寿的本来含义,抢救并保护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学习内容,增长见识!问候楼主!
(0)
(0)
  
  • 铁朔
  • 发表于:2014/6/10 23:21:27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问候金铭镝老师。
虽然恢复端午节的文化原意很难做到,但至少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能够记住,朝阳人更应该记住,因为这里面和朝阳有很深的关系。

(0)
(0)
  • 万丈光芒
  • 发表于:2014/6/11 0:00:04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向老师问好!学习欣赏。
(0)
(0)
广交天下朋友,热爱大同世界!
  • 金鸣镝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6/11 8:41:18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铁朔 发表于 2014-6-10 23:21:27 :问候金铭镝老师。
虽然恢复端午节的文化原意很难做到,但至少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能够记住,朝阳人更应该记住,因为这里面和朝阳有很深的关系。

       朝阳不只是四大文化。有很多属于朝阳本土的文化,亟待挖掘整理。愿喀左在线的博友,携起手来,你提供一个线索。他找出一个点。集腋成裘。
(0)
(0)
  • 金鸣镝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6/11 8:48:09
  • 来自:辽宁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月光baiweirensheng 发表于 2014-6-8 22:45:38 :民俗的东西应该传承下去!!
    谢谢月光的关注和鼓励!
(0)
(0)
  • 金鸣镝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6/11 11:22:24
  • 来自:辽宁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楼(0)的帖子谢谢光顾!常来常往。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